第444章 愈发坚定(2/2)
苏瑶轻轻合上医书,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回书架。阳光依旧温暖,透过窗棂洒在诊室里,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。她整理了一下衣襟,目光坚定地望向医馆门口,心中充满了期待 —— 下一位患者或许很快就会到来,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,要用自己的仁心与仁术,书写更多温暖的中医故事。
每当读到关键之处,或是有了新的感悟,苏瑶便会拿起笔洗中的毛笔。她先将毛笔在清水中轻轻涮洗几下,然后用指尖轻轻捏着笔毛,将多余的水分沥干,动作轻柔而熟练。接着,她蘸取少量墨汁,在砚台边缘轻轻舔了舔笔尖,确保墨量适中,然后在医书的空白处缓缓写下自己的感悟。她的字迹娟秀而有力,一笔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,像是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。“此症虽看似风寒,然患者舌苔黄腻,实为风寒夹湿,用药需加茯苓、薏苡仁祛湿,方能见效”“金银花配连翘,清热解毒之力更强,然二者皆性寒,需注意用量,避免损伤脾胃”…… 这些感悟或许简短,却都是她在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,是她对医学知识的深刻理解。
写累了,苏瑶便会放下毛笔,将手指轻轻放在书页上,指尖在泛黄的纸张上轻轻滑动。纸张的质感粗糙而厚实,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感,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在诉说着这本医书的过往。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书页上字迹的凹凸不平,那是当年印刷时留下的痕迹,仿佛能触摸到先辈们着书立说时的认真与执着。这一刻,她仿佛与千百年前的医者们产生了心灵的共鸣,感受到了他们对医学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敬畏。心中满是对医学的热爱与敬畏,这份情感如同汹涌的潮水,在她的心中不断激荡。
她知道,作为一名医者,学无止境。医学知识在不断发展,新的病症也在不断出现,只有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,持续汲取新的知识,深入研究传统医学的精髓,才能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,才能更好地为病患解除痛苦。“济世堂” 这三个字,不仅仅是一个医馆的名字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。从祖父创立 “济世堂” 的那天起,就肩负着为乡亲们解除病痛、守护健康的责任。几十年来,“济世堂” 治愈了无数病人,也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与认可。这份信任与认可,是 “济世堂” 最宝贵的财富,也是苏瑶必须守护好的使命。她不能让 “济世堂” 的名声在自己手中受损,更不能让乡亲们因为她的医术不精而承受更多的痛苦。
苏瑶轻轻合上医书,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在诊桌的一侧,然后站起身,伸了个懒腰,缓解了一下久坐的疲惫。阳光依旧明亮,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身上,为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。她走到窗边,再次望向窗外的山野,心中充满了平静与坚定。她知道,接下来的日子里,她会继续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,不断学习,用自己的医术与爱心,守护好 “济世堂” 的使命,守护好乡亲们的健康,让这份对医学的热爱与执着,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坚定。
偶尔有村民从医馆门口经过,看到苏瑶在研读医书,都会轻轻放慢脚步,生怕打扰到她。在山民们心中,苏瑶就像山间的守护神,用她的医术和善良,守护着大家的健康。无论是刮风下雨,还是严寒酷暑,只要有村民需要,苏瑶总会及时出现,为他们诊病配药,从不推辞。
不知不觉间,太阳已经升高,越过道观的飞檐,将金灿灿的光芒洒向大地。晨光变得更加明亮,不再是清晨那般柔和朦胧,而是带着几分热烈,透过诊疗室半敞的雕花窗棂,直直地照进室内。光线穿过空气中浮动的细微药尘,形成一道道可见的光柱,将诊疗室照得温暖而通透。原本在墙角投下的阴影被拉得又细又长,贴在斑驳的砖墙上,像是谁用墨笔轻轻勾勒出的线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