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医女的大唐恋歌 > 第443章 传奇故事

第443章 传奇故事(2/2)

目录

有一次,村里的张大爷得了急性腹痛,深夜里家人急忙把苏瑶叫去。当时天色漆黑,路上还下着小雨,苏瑶冒着雨,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张大爷家。她仔细为张大爷诊脉、看舌苔,判断是寒邪凝滞肠胃导致的腹痛,便急忙回到医馆取来药材,为张大爷煎药。看着张大爷喝下药后腹痛逐渐缓解,苏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。第二天,张大爷的家人送来一篮子鸡蛋表示感谢,苏瑶却婉言谢绝了,她说:“张大爷,这是我应该做的,‘用心治病’是我祖父教我的道理,我不能忘。”

每当想起祖父的嘱托,想起乡亲们信任的眼神,苏瑶心中便充满了力量,也更加坚定了学好医术的决心。她还记得自己刚接手 “济世堂” 时,由于经验不足,遇到复杂病症常常手足无措。有一次,一位患者得了顽固性头痛,苏瑶尝试了多种方剂,效果都不理想。那段时间,她茶饭不思,日夜研读医书,还特意去几十里外的镇上请教老中医。最终,在老中医的指点下,她结合患者的体质,调整了方剂,加入了川芎、白芷等善于治头痛的药材,患者服药半个月后,头痛的症状终于得到了缓解。这件事让苏瑶明白,中医的学习没有捷径,唯有不断努力,不断探索,才能提升自己的医术。

如今,“济世堂” 在苏瑶的打理下,依旧充满了生机。药柜里的药材摆放得整整齐齐,每一味药材都经过苏瑶的精心挑选;诊桌上的脉枕、医书、毛笔摆放有序,处处透着严谨与认真。苏瑶每天都会早早地打开医馆的门,等待着前来就诊的患者。她会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,仔细地为患者诊脉,认真地开具药方,还会详细地叮嘱患者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。

窗外的阳光越发温暖,洒在苏瑶的身上,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。空气中的草药香与槐树叶的清香交织在一起,宁静而祥和。苏瑶深吸一口气,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。她知道,自己不能辜负祖父的期望,更不能辜负每一位病人将健康托付给她时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。而这份对医术的执着与热爱,也将像此刻的阳光与药香一样,温暖而坚定地陪伴着她,在行医的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。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与挑战,无论是遇到难以诊断的疑难杂症,还是面对外界对中医的质疑,她都不会退缩。因为她明白,自己肩上扛着的,不仅是 “济世堂” 的招牌,更是乡亲们的健康与希望。

阳光透过窗棂,像是被精心裁剪过一般,恰好落在摊开的医书上,为泛黄的纸页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。书页上那些略显陈旧却依旧清晰的字迹,在光影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墨色的文字泛着淡淡的光泽,一笔一画都透着古人的严谨与智慧,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千百年间中医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。

苏瑶缓缓走到诊桌旁,目光不自觉地被医书上的文字吸引,脚步也随之停下。她伸出手,指尖轻轻拂过 “黄芪” 二字,那细腻的纸页触感仿佛能连接古今,让她瞬间沉浸在中医的世界里。医书中对黄芪的记载详尽而深刻:“味甘,性微温,归肺、脾经”“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托毒排脓”,每一个功效的描述都精准扼要,旁边还附有配伍示例,“治气虚乏力,可配党参、白术;治表虚自汗,可配白术、防风”。

苏瑶的眼神清澈而明亮,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,看到黄芪在田间生长的模样 —— 春日里,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,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,渐渐长成粗壮的茎秆,叶片呈卵形,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,到了秋季,根部便积蓄起满满的药力,等待着采药人将其挖掘、晾晒,最终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。她还能隐约看到先辈们拿着这本医书,在诊室里为患者诊脉开方的场景:一位老中医眉头微蹙,仔细研读医书中的配伍方法,然后结合患者的症状,斟酌着写下药方,患者服药后逐渐康复,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