笫435章凰鸣九霄,血洗青阶(1/2)
凛冬的寒意像是渗入了紫禁城的每一寸砖瓦,冷得人直打哆嗦。
林清梧的声音却像是一柄利剑,划破了这凝固的空气。
“此物,该归何处?”
她那双清冷的眸子,如同寒潭般深不见底,倒映着李侍郎惨白的面容,像极了一只待宰的羔羊。
李侍郎的脸色,是真的挂不住了。
他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却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喉咙,一个字也蹦不出来。
冷汗“唰”地一下就下来了,浸透了他的官袍,在地上投下一片狼狈的阴影。
皇帝那张威严的脸上,此刻布满了阴霾。
他盯着李侍郎,声音低沉得像是暴风雨前的闷雷:“李爱卿,你来说说,这‘青萍’二字,有何深意啊?”
李侍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涕泗横流:“皇上饶命!臣……臣……”他“臣”了半天,也没臣出个所以然来,哆哆嗦嗦地像是筛糠。
林清梧却没给他喘息的机会。
她微微一笑,那笑容在李侍郎看来,简直比阎王的催命符还要可怕。
“李大人看来是贵人多忘事啊,”林清梧轻启朱唇,吐出的话语却字字诛心,“不如,就让清梧来帮大人回忆回忆?”
她转过身,从容不迫地从身后的侍从手中接过一个托盘。
托盘上,静静地躺着三样东西:一枚雕刻着“青萍”二字的玉佩,一封用火漆封缄的密信,还有一根带着异域风情的隼鸟羽毛。
“诸位大人请看,”林清梧拿起那枚玉佩,在手中轻轻摩挲,“这枚玉佩,材质上乘,雕工精湛,乃是出自西域昆仑山的极品暖玉。‘青萍’二字,看似风雅,实则暗藏玄机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官员,仿佛要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。
“‘青萍之末’,常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,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北狄人以‘青萍’为名,恐怕所图非小啊。”
说着,她又拿起那封密信,用一根金簪挑开火漆,露出了里面的内容。
“这封信,是用北狄特有的火鸦传递的。火鸦性情凶猛,认主之后终生不改,是北狄王庭传递机密情报的专用信使。信上的内容……恕清梧不能在此宣读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关系到我大胤的边防安危。”
最后,她拿起那根隼鸟羽毛,轻轻一吹,羽毛便在空中飘舞,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。
“这根羽毛,来自西域的雪域金隼。雪域金隼是北狄的圣鸟,象征着力量和权力。这根羽毛出现在京城,绝非偶然。”
林清梧将三样东西并排摆放在一起,然后,她抬起头,目光如炬地看向皇帝。
“皇上,臣以为,这三样东西,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它们指向的,是一个潜藏在我大胤朝堂之上的巨大阴谋!”
她深吸一口气,清脆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:“诗为心声,字为血痕。此人以诗传敌情,以文掩杀机,实为国之巨蠹!”
“文道鉴心术,诗词可诛心!”林清梧掷地有声。
皇帝勃然大怒,猛地一拍龙椅,震得整个大殿都似乎颤抖了一下。
“好一个国之巨蠹!李明远,你好大的胆子!”皇帝怒吼道,“来人,将李明远父子给朕拿下,即刻收监,严加审讯!”
御林军立刻冲上前,将瘫软在地的李侍郎父子拖了下去。
李侍郎面如死灰,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:“完了,完了……”
当夜,礼部侍郎李明远之子,竟然在牢中咬舌自尽。
而李明远本人,则在押送刑部的途中,“突发心疾”暴毙身亡。
消息传到林清梧耳中,她却丝毫没有感到意外。
她早就料到,北狄人不会轻易留下活口。
“意料之中,”林清梧淡淡道,“传令下去,将两具尸体秘密替换,李明远就地关押进诏狱,严加看管,不得有误!”
深夜,诏狱。
林清梧一袭素衣,缓步走进潮湿阴暗的地牢。
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味道,令人作呕。
她走到一间牢房前,停下了脚步。
牢房里,一个形容枯槁的男人蜷缩在角落里,蓬头垢面,哪里还有半分礼部侍郎的模样?
“李大人,别来无恙?”林清梧的声音很轻,却清晰地传到了李明远的耳中。
李明远抬起头,看到林清梧,
“林清梧,你这个贱人!你不得好死!”他嘶哑着嗓子吼道。
林清梧不为所动,只是淡淡地看着他。
“李大人,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多疑问。比如说,我是如何知道你的身份的?比如说,北狄人究竟给了你什么好处?又比如说,你究竟为北狄人做了多少事情?”
她顿了顿,从袖中取出一张特殊的纸笺——影墨笺。
这种纸笺需要以特殊的墨水和光线才能显现字迹,是文道清查司审讯犯人的秘密武器。
“不过,这些都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我知道你还有一些秘密没有交代。比如说……‘青阶图’,在哪里?”
李明远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。
他瞪大了眼睛,死死地盯着林清梧,仿佛看到了鬼魅一般。
“你……你怎么知道?”
“这你就不用管了,”林清梧微微一笑,“我只需要知道,‘青阶图’在哪里?”
李明远沉默了。他低着头,一言不发,像是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。
林清梧也不催促,只是静静地等待着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。
终于,李明远抬起头,嘶声道:“我……我可以告诉你,但是,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。”
“说。”
“放过我的家人。”
林清梧摇了摇头:“不可能。你的家人,已经参与了你的阴谋,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”
李明远的他闭上眼睛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然后,缓缓地说道:“‘青阶图’,就在……就在我书房的地砖
“很好,”林清梧满意地点了点头,“不过,我还需要知道更多。”
她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,递给李明远:“把你所知道的一切,都写下来。记住,不要有任何隐瞒,否则,你的下场会比现在更惨。”
李明远接过纸笔,颤抖着手开始书写。
他写得很慢,很认真,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倾诉出来。
他写了很久,很久。直到墨水干涸,直到手指僵硬,他才停下了笔。
他将写好的血书交给林清梧,然后,闭上了眼睛,等待着命运的裁决。
林清梧接过血书,借着昏暗的灯光仔细地阅读着。
血书上,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,记录着李明远这些年来为北狄人所做的一切。
突然,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行字上,瞳孔猛地一缩。
“若事败,焚‘青阶图’,走海路南逃。”
这行字,是用北狄王庭特有的密语写成的。
如果不是林清梧精通北狄语言,根本无法解读。
“走海路南逃?”林清梧喃喃自语,“看来,北狄人还有更大的阴谋。”
她立刻站起身,对身边的影卫说道:“立刻搜查李侍郎府邸,务必找到‘青阶图’!”
影卫领命而去。
林清梧则拿着血书,走出了地牢。
回到文道清查司,林清梧立刻命人将李明远的血书用影墨笺进行显影。
随着一道道光芒的照射,血书上的字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。
除了李明远交代的一些罪行之外,还有一份名单——一份长长的名单。
名单上,记录着七省三十六名官员的名字。
他们的官职大小不一,但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他们都是北狄安插在大胤朝堂之上的眼线。
“青阶图……”林清梧喃喃自语,“原来,这才是真正的‘青阶图’。”
她立刻意识到,这是一张关系到大胤国运的名单。
如果不能及时铲除这些内奸,大胤将会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。
她不敢怠慢,立刻提笔写下了一道命令:
“以文道清查司之名义,启动‘青阶清肃令’,连夜拘捕名单上所有涉案官员,封锁所有出京要道,任何人不得擅自离京!”
一道道命令,如同雪片般飞向京城的各个角落。
一场腥风血雨,即将在京城上演。
与此同时,在遥远的北疆。
沈砚之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着防御。
他站在北疆的城墙上,遥望着茫茫的雪原,心中充满了忧虑。
几天前,他收到了一份来自京城的密报——“青阶图”副本。
看到那份名单,沈砚之震惊了。
他没有想到,北狄竟然在大胤安插了如此之多的眼线。
他立刻将名单与自己手中掌握的情报进行比对,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:北狄的主力部队,竟然要绕道漠南古道,借着暴雪的掩护,突袭北疆!
“好狡猾的北狄人!”沈砚之咬牙切齿,“他们竟然想瞒天过海,偷袭我北疆!”
他立刻召集手下的将领,商议对策。
“诸位,”沈砚之沉声道,“北狄人想要偷袭我北疆,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!传我命令,立刻调整布防,务必将北狄人挡在国门之外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