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书院檐下的笔墨硝烟(1/2)
青瓦难遮新雨急,朱笔偏点旧时题。
蒙童忽诵异端句,砚池惊起百年泥。
白鹿书声
嘉靖七年的庐山五老峰下,白鹿洞书院的晨钟惊散山雾。六旬山长李怀素握着紫檀戒尺,正督导蒙童背诵《小学章句》,忽听西斋传来朗朗新声——年轻讲席徐渭竟在讲授《算学启蒙》,童子们拨弄算珠的噼啪声混着\"三三归九\"的童谣,惊飞了檐下筑巢的春燕。
\"荒唐!\"李山长须眉皆颤,\"朱子定下'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'十五字教规,岂容尔等教唆稚子逐利?\"徐渭却将算盘往青石案上一扣:\"山长可闻徽商子弟已学泰西算术?这般蒙学,才是'笃行'之道!\"
经义硝烟
这场争执震动了整座书院。李怀素搬出成化年的《白鹿洞规》,指着\"读书必遵古注\"训诫:\"《四书集注》乃科举圭臬,岂能杂糅杂学?\"徐渭却展开新刻的《传习录》:\"阳明先生有云:'知行合一',算学正可验圣贤之道!\"
端阳考课上见了分晓。按古法教学的东斋童子背诵《孟子》错漏百出,西斋学童却能用算学解出\"五十步笑百步\"的实际距离。李山长夜半独对朱熹手植的丹桂,忽见月下桂影竟在地上勾出算筹图案,暗合《周易》\"曲成万物而不遗\"之理。
砚田春秋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