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当铺柜前的价值天平(1/2)
戥星密布量乾坤,砝码暗藏日月痕。
古玉新绸争一秤,青蚨白镪各称尊。
徽州典声
崇祯年间,徽州府城最阔气的\"恒昌当\"铺面,乌木柜台足有三寸厚。老朝奉胡雪岩抚着祖传的象牙戥子,这杆秤上的金星是用陨铁粉末点的,称量时能辨出珠宝年份。惊蛰这日,他刚给块汉代谷纹璧写下\"纹银八十两\"的当票,独子胡敬亭却将客人递来的缂丝袈裟定为\"二百两\"。
\"荒唐!\"老朝奉山羊须乱颤,\"这袈裟金线掺了铜丝,虫蛀少说三十处!\"年轻人却指着当票冷笑:\"爹没见当主是九华山来的游方僧?他腰间悬的可是张天师符印!\"话音未落,门外忽涌进群香客,嚷着要当\"高僧加持\"的旧袈裟。
星芒争辉
这场父子较量震动了徽商行会。胡雪岩搬出万历年的《典业要则》,指着\"估衣七法\"训子:\"验领口、查腋缝、辨经纬,这才是祖宗法度!\"胡敬亭却翻出《陶朱公商训》:\"'人弃我取,人取我与',如今达官贵人就爱这'佛门旧物'的名头!\"
芒种对账日见了真章。老朝奉按古法收的翡翠扳指三月未赎,年轻人收的\"高僧袈裟\"却三日转手赚了百两。胡雪岩夜半摩挲着祖传算盘,忽见梁上鼠啃的\"童叟无欺\"匾,想起祖父临终叮嘱:\"咱们这行当,称的是良心...\"
权衡之道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