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港片:制霸港岛,从自立门户开始 > 第696章 卧槽,太燃了!

第696章 卧槽,太燃了!(2/2)

目录

“我也加入!”他兴奋地说道,“也许我可以把这种‘胸口发闷’的感觉,转化为一种预警信号。”

赵小满也不甘示弱,他带来了一组最新的数据。

“佳佳姐,我在巡检的过程中,记录到某段隧道壁面的回声延迟了0.3秒。”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图,认真地解释道,“我结合快板的节拍,把这个延迟换算成周期,推测地下可能存在暗流渗漏。”

“暗流渗漏?!”于佳佳眉头一皱,立刻联系了市地质监测站。

对方一听,顿时嗤之以鼻:“开什么玩笑?!回声延迟0.3秒就能推断出暗流渗漏?你们搞这些‘五感’研究的,是不是都魔怔了?”

面对对方的质疑,于佳佳并没有气馁。

她耐心地解释着赵小满的推断逻辑,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数据支撑。

然而,对方依旧不肯相信,只是敷衍地说:“我们会派人去看看的。”

三天后,监测站的电话打了过来,语气中带着一丝尴尬和一丝敬佩:“于总,你们说的没错,那片区域确实出现了轻微的塌陷,我们已经开始组织抢修了。”

听到这个消息,于佳佳长舒了一口气。

她知道,“五感数据库”的力量,正在慢慢地被人们认可。

与此同时,林穗也开始了她的拍摄计划。

凌晨四点,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的时候,林穗已经扛着摄像机,蹲守在了中山北路段。

她要拍摄的,是环卫工老陈。

老陈是这条街道的老人了,在这里扫了二十多年的马路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。

他一边扫着地,一边嘟囔着:“这地皮今天不踏实,总感觉有点发虚。”

话音未落,一辆洒水车缓缓驶过,地面突然泛起了一阵细密的裂纹。

林穗立刻让摄像师把镜头对准地面,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幕。

经过排查,原来是附近工地打桩施工,震动传导所致。

林穗将这段视频发布到了网上,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网友们纷纷留言,分享着自己类似的经历。

“我爸是修锅炉的,他说锅炉的声儿不对,肯定要出事,结果第二天就炸了!”

“我奶奶是纺织女工,她说布面发涩,肯定要下雨,结果第二天就下暴雨了!”

更有甚者,有人自发整理了一份全国“扫地工预警地图”,把那些环卫工人经常抱怨的路段,标注在了地图上。

更让人震惊的是,有人翻出了十年前一位清洁工在微博上抱怨“路在抖”的帖子,竟然精准地预示了后来地铁路线规划的变更!

于佳佳看着这些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,心中充满了感慨。

她意识到,在这些看似“非专业”的判断背后,隐藏着一套未被命名的认知体系。

这套体系,是建立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,是对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,以及对危险敏锐的直觉。

她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
她邀请于乾和赵小满,共同设计一场“盲测实验”。

她要让相声演员蒙上眼睛,听管道振动的音频,让地铁工人闭上耳朵,摸舞台的共振板。

她想看看,当他们失去了视觉和听觉的辅助,还能否依靠其他的感官,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
实验的结果,令人震惊。

于乾准确地指出了三处音律断裂点,而这三处断裂点,正好对应着舞台上结构松动的位置。

赵小满则通过掌心的震感,竟然复原出了一段已经失传的快板节奏谱。

两人相视一笑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
“原来我们都在靠‘气口’活着。”于乾感慨地说道。

几天后,于佳佳和姚小波在办公室里讨论“盲测实验”的细节,电话响了。

林穗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兴奋:“于总,我剪了个短片,你看看。”

屏幕上,是于乾和赵小满蒙着眼睛,触摸和聆听的画面,背景音乐是节奏感极强的鼓点,剪辑流畅,冲击力十足。

姚小波看着看着,忍不住惊呼出声:“卧槽,太燃了!”

于佳佳也看得入了神

林穗的声音再次传来:“对了,我给短片起了个名字,叫《气口:被忽略的城市脉搏》。”

于佳佳点点头,她觉得这个名字起得恰如其分。

挂断电话,于佳佳转过身,看着姚小波,说道:“准备一下,明天开会。”

“开会?开什么会?”姚小波有些疑惑地问道。

于佳佳神秘一笑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了“盲测实验”的录像,放在了桌子上。

“这次会议,我们要讨论一个大胆的构想……”她意味深长地说道。

汇报会现场,大屏幕上,于乾和赵小满蒙眼“摸脉”的画面冲击着众人的眼球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