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港片:制霸港岛,从自立门户开始 > 第695章 这舞台底下,有空响!

第695章 这舞台底下,有空响!(1/2)

目录

事态紧急,应急组立刻调整了支护方案,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塌陷事故。

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,笼罩在工地上的阴霾终于消散了。

所有人都对赵小满刮目相看,他们终于明白,有些经验,是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取代的。

任务结束,赵小满独自坐在返程的高铁上,疲惫地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。

他拿出手机,习惯性地翻看微信群里的消息。

突然,他发现一个陌生的公众号,推送了一篇名为《五感数据库:下一个科技风口?》的文章。

赵小满点开文章,一行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—— “当人工智能学会倾听,世界将会怎样?”赵小满眯着眼,高铁窗外的景色糊成一片,像极了劣质电影里的快进镜头。

手机屏幕上那篇《五感数据库:下一个科技风口?》的文章,让他觉得有点意思。

突然,一条新的数据上报跳了出来,来自西北某油田:“踩油泥时脚心发麻,像蚂蚁爬。”这描述,够接地气!

他想了想,点了“待验证”,这玩意儿得结合实际情况,不能瞎说。

“于总应该对这个感兴趣。”赵小满嘀咕着,顺手把链接转发给了于佳佳。

与此同时,无形遗产咨询所里,于佳佳正对着电脑屏幕,键盘敲得啪啪作响。

《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响应规程》草案已经初具雏形,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心想这玩意儿要是能推广开,以后城市安全系数起码提升两档。

手机“叮”的一声,赵小满发来的链接跳了出来。

于佳佳看完那条“脚心发麻”的上报,眉头一挑,立刻在草案里插入一条新条款:“当多名一线人员在同一区域报告相似体感异常,应启动前置排查程序。”

保存,发送。

于佳佳伸了个懒腰,扭头看向窗外。

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上,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。

视线扫过,一块路牌一闪而过:前方50公里,德云社巡演专场。

“哟,郭班主又来圈钱了?”于佳佳撇了撇嘴,心想这年头,传统艺术也不容易,得靠着不断巡演,才能勉强维持生计。

“佳佳姐,这回德云社的专场,有点不一样!”

姚小波推门进来,表情神秘兮兮的,像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。

“能有什么不一样?不就是说相声吗?难道郭德钢要改行说脱口秀了?”于佳佳笑着打趣道。

姚小波神秘地摇了摇头,压低声音说:“演出地点,就在咱们刚做完管廊检测的工业老城区。”

“那又怎样?”于佳佳不以为然。

“而且,我听说,当晚的节目单里,有一段传统相声,《扒马褂》!”姚小波补充道。

《扒马褂》?

于佳佳的脑海中,瞬间闪过一道灵光。

这可是相声里的经典段子,讲的就是几个演员在台上互相拆台,凭着感觉和临场发挥,抖包袱,制造笑料。

“感觉……”于佳佳喃喃自语,突然意识到,这不就是赵小满“听地”的逻辑吗?

那些经验丰富的地铁工人,凭借着多年的积累,能够通过细微的声音、震动、气味,判断出地下管线的异常。

这种“感觉”,看似玄之又玄,实则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。

那么,能不能把这种“听地”的逻辑,嫁接到传统艺术的传承困境上呢?

那些老艺术家,凭借着多年的舞台经验,能够通过观众的反应、舞台的氛围、甚至演员的眼神,判断出节目的好坏。

这种“感觉”,同样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。

于佳佳越想越兴奋,她觉得,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,一个能够让传统艺术在流量时代,焕发新生的机会。

演出结束后,于佳佳没有像其他观众一样,涌向后台去追星合影。

她拨通了于乾的电话,约他私下见面。

在一个安静的茶馆里,于佳佳和于乾面对面坐着。

她没有谈合作,没有提任何商业上的事情,只是从包里拿出一个录音笔,放在了桌子上。

“于老师,您先听听这个。”于佳佳平静地说道。

录音笔里,传来了赵小满的声音:“这墙震得牙酸……”

紧接着,录音戛然而止,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。

那是于乾某次在德云社后台排练时,无意中嘀咕的一句话:“这段贯口,还是有点咬舌头……”

于佳佳关掉录音笔,抬起头,目光灼灼地看着于乾。

“于老师,您觉得这两种‘不舒服’,是不是一回事?”她问道。

于乾沉默良久,没有说话,只是默默地端起茶杯,轻轻地抿了一口茶。

茶水入口,苦涩中带着一丝甘甜,如同他此刻的心情。

他放下茶杯,抬起头,看着于佳佳,

“于总,您到底想说什么?”他问道。

于佳佳微微一笑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于老师,您觉得,相声这门传统艺术,最重要的是什么?”

“当然是传承。”于乾毫不犹豫地回答道。

“那么,如何传承呢?”于佳佳继续追问道。

“口传心授,耳濡目染。”于乾说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