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45(2/2)
这还没完,长安又起身离开紧挨太上皇的座位,“此事从头到尾皆是太上皇亲口所言,大人要凭证,诸位大人要说法,理应向上皇请教才是,我一个刚刚知晓身世之人,又能说清什么呢?”
李嗣升刚松下的那口气瞬间又提了上来,他没想到长安如此伶牙俐齿,三言两语便将难题踢了出去,此刻他只恨李静忠还不来,不能在殿前与之辩驳。
不只是李嗣升心中愤懑,太上皇也露出了不豫之色,他端起一旁的茶杯抿了一口,慢悠悠道:“卿家是不信朕的话?当年瑛儿遭难,朕心有愧疚,得知他尚有遗腹子,便暗中派人将那侍妾送出去,托付给远在安西的太子故交抚养。”
“这些年朕一直暗中照拂,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让她认祖归宗,如今她立下大功,正是上天给朕弥补过错的机会,何来凭证一说?”
“臣不敢质疑太上皇!只是臣忧心社稷,唯恐有人钻了空子……”
“够了!”太上皇放下茶杯,语气陡然转沉,“长安的身世,朕以大唐天子的名义作保,绝无半分虚假,否则来日朕愧见祖宗。”
御座上的威严扑面而来,李嗣升的近臣趴在地上,再也不敢多言。
而李嗣升坐在那里,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。
他看着太上皇三言两语敲定了长安的身世,看着长安眼中明晃晃的笑意,忽然明白了一件事。
今日这场宫宴,他从一开始就输了。
李嗣升不知道长安刚刚进京,而兴庆宫也一直在监视下,这俩人是何时搅到一起去,又是何时商量好要借宴会演这一出好戏的。
他只知道,太上皇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宣告长安身世,不要说是老来多梦,梦见枉死的前太子后心怀愧疚,这其中一定还有他不知道的事情。
于是李嗣升强压着心中的不安,朝身后的内侍使了个眼色,示意对方再去宫门口等着李静忠。
不去管悄悄溜出去的内侍,太上皇看向殿中的宗正卿和宗正少卿,“你们都在,正好为朕做个见证。”
宗正卿二人连忙出列躬身,“臣在。”
“当年瑛儿蒙冤,事后朕虽痛心却为时已晚,”太上皇语气沉痛,字字清晰,“这些年朕暗中查证,早已确认长安身份无误,今日当着众位爱卿的面,朕正式认回这位皇孙女,着宗正寺即刻将其录入皇室族谱,序齿玉牒。”
太上皇是退居兴庆宫了,但他依旧是李唐皇室这一大家子的族长,宗正卿自然不敢迟疑,当即应道:“臣遵旨,即刻办理。”
说罢便命随身属官去取族谱与皇室玉牒,就在这大殿之上,于众目睽睽之下,当场研墨执笔,将李长安之名郑重录入宗谱,位列前太子李瑛一脉之下,明确标注其为“遗孤,认祖归宗,功在社稷”。
整个过程迅捷而公开,彻底坐实了长安的皇室身份。
太上皇又看向中书省的官员:“传朕旨意,将长安的身世昭告天下,明证其为前太子遗孤,朕之皇孙女的身份,表彰其平叛大功,晋封公主,食邑三千户。”
来赴宴的中书省官员即刻领命拟诏,很快就写完了诏书。
如若只是当着众人的面认下长安,李嗣升或许还能劝自己再忍忍,可如此迅速将其录入玉蝶,又晋封公主,还给了三千户的食邑!
这大大超出李嗣升的接受范围,要知道当下公主的常规食邑大都在几百户,亲王也才千户。
食邑三千,是要效仿当年武皇对太平公主的厚爱?
所以太上皇是打定了主意,要扶持长安做争权涉政的公主,让他成为朝堂上的孤家寡人。
“父皇!”李嗣升终于忍无可忍,猛地拍案而起,脸色涨得通红。
“您怎能如此草率!长安身份未经详查,仅凭一面之词便录入族谱,昭告天下,这置皇室纲纪于何地?又置儿臣这个天子于何地?”
前太子的遗孤,手握重兵,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!
李嗣升愤怒上头,有些口不择言:“今日封赏她食邑三千,来日岂不是还要让她做镇国公主!父皇是老糊涂了吗?”
他的质问中带着些许颤音,是被极力压抑的愤怒,“您今日此举,究竟是何意?”
面对着儿子的失态,太上皇从容依旧,放下茶杯缓缓道:“嗣升,你这话就错了,长安平叛有功,百姓对其赞誉有加,如今她是前太子遗孤的身份传开,正是向天下人证明我大唐皇室忠良不绝,先祖庇佑,是安抚民心之举,何谈草率?”
李嗣升失笑:“安抚民心?”
“民心因何生乱,父皇难道不知么?”
“若不是您偏宠贵妃,宠信奸臣,江山社稷何至遭此劫难?”
话是实话,但身为人子,如此大剌剌的指责君父,还是让殿内众人都惶恐不已。
太上皇却没有动怒,而是面露唏嘘,“你这话倒也没说错,当年朕错信奸臣,才让安贼有了可乘之机,陷万民于水火,这也是朕日夜揪心难熬之处。”
他话音顿了顿,目光扫过满殿沉默的臣子,“正因为深知自己失德,无力再担起天下重担,朕才将万里江山托付于你,避居蜀中,哪怕回京后也退到了兴庆宫,盼你能拨乱反正,安抚苍生。”
“可是你扪心自问,你真的让百姓们都过上太平安康的日子了吗?”
“你当真将这数万黎民都放在心间了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