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快穿:女主就要活着 > 第44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44

第44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44(1/2)

目录

天色尚明,兴庆宫却已燃起了煌煌灯火,如同这座宫阙主人未熄的野心。

长安踩着白玉阶,一步一步踏入了这笙歌曼舞的锦绣天地。

大殿之内,勋贵重臣云集。

当内侍唱名,长安迈进大殿之时,所有人的目光,或明或暗的都聚焦在她的身上。

因为不知道长安是何时进京,因此太上皇就让边敬义一直等在城门口,接到长安后,就迅速报信回宫,他才派人去安排宴会等事宜。

因此长安是寅时初进的京城,在寅时末进宫的这段时间,太上皇才让人急忙去传召了老臣勋贵,齐聚兴庆宫。

长安从守卫潼关的声名鹊起后,几乎全一直在外领兵,很少出现在朝堂上,但却一直在不间断的捷报,和似是而非的八卦中,殿中诸人自是好奇不已。

来之前就知道这是太上皇为刚回京的将军设宴,落座之后自然免不了交头接耳,或是夸长安胆大无畏,或是觉得她单身进京意气用事,此时听得内侍通传,皆将目光投向殿门。

只见长安未着官袍,也未穿软甲,仅是一身常服,赤手空拳的前来,却也凭着挺拔的身姿与从容的气度,硬生生将满殿金玉比了下去。

高踞上座的太上皇,原本半阖的眼睑在看清长安面容的刹那,猛地睁开。

手中玉杯微微一颤,琼浆险些漾出。

他身子不由自主地前倾,浑浊的眼底闪过难以置信的惊悸。

像……太像了!

不是眉眼的具体相似,而是眉宇间睥睨的气度,步履中蕴含的挺阔力量,以及立于万人中央亦能夺尽风华的姿态,都像极了当年临朝称制执掌乾坤,让他整个青年时代都活在阴影与敬畏下的人,他的祖母则天皇帝。

一瞬间,时空仿佛错乱。

太上皇仿佛又回到了波谲云诡的神龙年间,看到了那个即便垂垂老矣,依旧能用一个眼神就让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的身影。

长安行至御阶之下,依礼参拜,“臣参见太上皇,恭祝太上皇万福金安。”

太上皇恍然回神,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,脸上堆起慈和的笑容,“好孩子,到朕近前来,让朕好好看看。”

长安依言上前几步,垂首而立,姿态恭谨却不显卑微。

说起来,这还是长安和太上皇的初次相见,即使太上皇数度将长安当做棋子,即使长安数次给太上皇抄写经书以表孝心。

可如此时般面对面的表演,还是头一次。

太上皇上下打量着长安,目光复杂,赞叹中夹杂着一丝忌惮的意味,“像……真像……不止是像你父亲,更像……朕的一位长辈。”

语焉不详的话语,却足以让殿内那些老于世故的臣子们心中巨震。

能让太上皇如此失态,产生如此联想的,除了武皇还能有谁。

“臣惶恐。”长安语气平静,听不出波澜。

“不必惶恐,”太上皇挥了挥手,似要挥散空气中无形的压抑和不愉快的回忆,语气愈发温和,“你此次平定大乱,功在社稷,着实辛苦。朕虽居兴庆宫,亦心系天下,今日设此家宴,一为你接风洗尘,二来也是宽慰你,有朕在,无人能欺你。”

话语中的回护之意,昭然若揭。

用长安做筏子同新帝较量的意思,也显而易见。

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之声,不少投向长安的目光顿时多了几分热切与权衡。

长安无论心中作何感想,面上都是一副孺慕之情,几近感激涕零。

太上皇显然很满意,连声催促着让长安落座,并吩咐一旁的内侍将原本在东侧的座位挪到他的身旁。

长安看着内侍殷勤的重新摆好座位,引她入席,自然又是一副感动至极的样子。

就在她刚刚落座时,殿外忽然传来内侍的唱喏声。

“圣人到——”

殿内众人皆是一惊。

只因在诸人入席前,太上皇就已经说过这次临时叫来大家,只是家宴,受邀来的都是老臣和勋贵,又说圣人繁忙,他这个做父皇的体恤儿子,也没有让人告诉圣人。

众人一看的确如此,列席的都是太上皇的老臣,还有京中勋贵高门,也都是带着亲戚关系的,没有圣人的新贵和心腹。

此时再听到圣人前来,自然是有些意外。

圣人未得传召便造访兴庆宫,偏偏还是在长安刚到的时候,显然是刚得了消息。

太上皇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,却还是让内侍恭敬将其请了进来。

李嗣升的身影很快出现在殿门口,穿着明皇常服,面色平静,目光扫过殿内一众大臣和勋贵,最终落在坐在太上皇身旁的长安身上。

“听闻将军今日进京,太上皇设宴为其接风洗尘,朕特意过来看看。”他走到太上皇的面前行礼,“如此热闹,父皇怎么不叫上儿子?”

太上皇哼了一声,佯怒道:“知道你事忙,不像我这个老头子有的是闲工夫。”

李嗣升闻言面上笑意不减,“父皇这是哪里话,国事再忙,孝道亦不可废,日后儿子定当日日抽空来兴庆宫向父皇请安,以尽人子之心。”

稍微一顿,“若是父皇觉得宫中寂寞,儿子再为您遴选几位温婉佳人侍奉左右,也好让父皇颐养天年。”

“佳人就免了!”太上皇脸色一沉,他当然听出了儿子话中的绵里藏针,所谓佳人,无非是在嘲笑当日的马嵬坡旧事,而颐养天年,也是暗示他安分守己,莫问朝政。

这让他心中那股被强行尊为太上皇的郁结之气再次翻涌,“朕在这兴庆宫有旧人相伴,有老臣叙话,清净得很,不劳圣人费心。”

太上皇刻意加重了旧人老臣这些字眼,目光扫过殿内那些追随他多年的面孔,眉宇间不自觉有了自得之色。

李嗣升仿佛浑然不觉父亲的怒气,从善如流地点头,“父皇喜欢清净,儿子自然遵从,不过今日既是为将军接风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。”

于是看向太上皇身旁的内侍“去,传朕旨意,请中书门下几位相公,还有京兆尹金吾卫将军……哦,几位国公也一并请来,也让他们都来沾沾将军的凯旋喜气。”

被圣人点名的皆是如今在朝中掌实权,又是亲近他的新贵。

同宴会上在座的老臣,这两拨人在朝堂上虽说不是泾渭分明,但也是相看两厌的地步。

太上皇设宴,请的都是老臣,为的就是将战功赫赫且名声威望俱高的长安介绍给众人,一起说说话,看看歌舞,联络联络感情,熟悉熟悉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