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26(2/2)
她目光锐利地扫过鱼朝恩,“内监官不必如此,救驾乃是义不容辞,但我需要你与我同往。”
鱼朝恩猛地抬头,一脸错愕。
长安的语气不容置疑:“陛下若受惊,见到鱼公公亲至方能安心。况且若有圣谕或横遭变故,有内监官在场,也好及时应对,以免本将人微言轻,误了大事。”
鱼朝恩脸色煞白,但见长安态度坚决,又想到皇帝若真出事大家都得死,只得咬牙应下,“咱家愿随将军同往!”
于是长安将李正留下等着后续赶来的步兵,协同郭曦一起救援中军,自己则又带着轻骑冲杀了出去。
从河阳急行军至洛阳只需两日,如今长安只带着千余轻骑,速度更快,不过一个时辰便已望见河阳城的轮廓。
可尚未靠近城门,前锋斥候便疾驰回报:“将军!河阳城外密密麻麻全是叛军,看阵型少说也有万余人,似是在布防!”
长安勒住马缰,眉头紧锁。
河阳本是洛阳屏障,如今叛军只是在布防,显然此次前来的叛军兵力也不多,没办法攻进河阳城,因此如今只是在城外拦防,只是为了阻断唐军驰援济源镇的。
但或许是同埋伏李静忠的大军一样,这次前来偷袭济源镇的叛军将领,想到了会有攻打洛阳的大军回援,但却没预料到援军来的如此之快,更没想到来的会是长安的轻骑兵。
因此才被长安派去的斥候看了个清清楚楚。
长安抬头望向天色,夕阳已西斜,若在此处与叛军纠缠,待到入夜,济源镇恐生变数。
于是当机立断,调转马头指向东北方向,绕过河阳,朝着济源镇全速前进。
千余轻骑立刻调整方向,沿着山间小径疾驰。
几十里地的距离,骑兵片刻便至。
隐约还能听到济源镇方向传来的厮杀声,长安心中一紧,催马加快速度,待靠近镇外,只见火光冲天。
叛军正推着数百辆装满柴草的战车,朝着镇墙方向移动,显然是要实施火攻。
“将军快看,镇墙上还有唐军旗帜!” 身旁亲卫眼尖道。
长安定眼望去,果然见济源镇城头仍飘扬着唐军军旗,只是旗帜残破,守军箭矢稀疏,显然已到强弩之末。
原来此前李静忠派回河阳的五千灵武军,在得知济源镇遇袭后已提前驰援至此,与镇内万余禁军合力抵抗,挡住了叛军的首轮进攻,城内城外兵力相当,谁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,于是叛军才决定放火烧城。
“叛军注意力全在火攻上,”长安眼中闪过厉色,长枪指向叛军侧翼,“分两队!左队随我冲击叛军后阵,右队绕至火攻战车旁,烧毁战车!”
千余轻骑瞬间分成两队,如两道黑色闪电从后方冲入叛军阵中。
叛军士兵猝不及防,纷纷倒地。
左队轻骑紧随其后,冲乱叛军后阵防线,朝着镇墙方向推进。
右队轻骑则直奔火攻战车,将携带的火油泼向战车,点燃火箭。
顿时叛军的火攻战车就陷入一片火海,浓烟滚滚,照亮了夜空。
叛军主帅见这千余突然出现的骑兵,心中大骇,急忙下令调转兵力抵挡,可阵脚已乱,军心涣散。
镇墙上的唐军见援军赶到,顿时士气大振,纷纷呐喊着发起反击,一轮箭矢急射向叛军。
长安率领左队轻骑一路冲杀,很快便冲到镇墙下,与城内守军汇合。
先前回援的灵武军副将见到长安,激动得声音直发颤,也顾不上说别的,直接就开始听长安的号令。
镇内的灵武军和禁军向外推杀,潼关军的轻骑在外策应,叛军腹背受敌很快便开始溃败。
长安率军乘胜追击,直至将叛军赶出五十里之外,才下令收兵。
当长安踏入济源镇行宫时,天色已近破晓。
鱼朝恩早已连滚带爬地先一步赶回,此刻正侍立在新帝身侧,脸上惊魂未定,却又不失时机地低语:“陛下洪福齐天,李将军来得正是时候……”
李嗣升端坐于临时布置的御座之上,龙袍沾染了些许烟尘,发髻微乱,虽努力维持着天子的威仪,但眼底的疲惫与尚未完全褪去的惊悸却难以完全掩饰。
他看着从殿外稳步走入的长安,一身银甲染血,征袍破损,眉宇间带着连日征战的风霜与疲惫,却依旧脊背挺直,步履沉稳。
甲胄在身,长安只抱拳道:“末将前来救驾!”
殿内一时寂静。
李嗣升的目光落在长安身上,心情复杂难言。
自从知道长安的身世后,他也曾想过二人见面的场景,许是在太上皇的家宴中,许是在大殿上,他高坐龙椅俯视对方,从未想过会是此情此景。
他无法不介怀她的身份,前太子遗孤,这个身份本身就敏感无比,尤其太上皇还授予她兵权,想用来制衡他这位新帝的意思太过明显。
他每每思及此,便觉如鲠在喉。
他每每听到潼关军的捷报,都想问李长安的忠诚究竟归于何处。
可今夜若非她当机立断,舍弃洛阳星夜驰援,以雷霆之势击溃叛军,自己此刻能否安然坐在这里,犹未可知。
人总会向往和欣羡自己身上缺少的品质,李嗣升也不例外。
哪怕他如今贵为天子,身上也少了那份果决与勇毅,因此看着如松如柏的长安,心中不受控的生出了一丝叹服。
介怀和叹服,这两种情绪在他心中激烈交织,使得他一时没有立刻开口。
鱼朝恩窥见新帝神色,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,“陛下,李将军浴血奋战,忠心可鉴……”
李嗣升抬手,止住了鱼朝恩的话。
他缓缓起身,走下御阶,伸手虚扶了一下长安的胳膊,目光扫过她甲胄上的血迹和破损,“将军辛苦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