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九州民间志 > 第86章 铜镜照魂

第86章 铜镜照魂(2/2)

目录

话音刚落,镜面就暗了下去,再也没了动静。阿沅坐在地上,心里五味杂陈。她听说过沈砚之,应天府有名的才子,去年考中举人,只是家境贫寒,张家是看中他的才名才招他入赘。可他怎么能忘了苏绾呢?

傍晚阿爹回来,见阿沅抱着铜镜发呆,忍不住问:“这镜子你咋又拿回来了?掌柜没收?”

阿沅把苏绾的事说了,阿爹听完皱起眉头:“这事蹊跷。苏家巷我知道,去年秋天是有个姑娘得了肺痨去世,听说下葬时,她娘还哭着说少了件陪嫁的铜镜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可怜这姑娘,到死都惦记着情郎。”

“爹,我想帮她。”阿沅抬头看着阿爹,眼神很坚定,“沈砚之不能就这么忘了她。”

阿爹沉默了半天,点了点头:“罢了,积点阴德也好。只是张家势大,你可得小心些。”

第二日,阿沅打听着找到了沈砚之常去的书铺。午时左右,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,面容清俊,眉眼间却带着几分愁绪。阿沅认得他,去年放榜时,她在人群里见过沈砚之,那时他身边还跟着个穿青裙的姑娘,眉眼弯弯,正是苏绾。

阿沅鼓起勇气走过去,把铜镜放在他面前:“沈公子,你认得这面镜子吗?”

沈砚之的目光落在铜镜上,身子猛地一僵,指尖颤抖着伸过去,却又停在了半空。“这……这镜子怎么会在你这?”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。

“是苏绾让我给你的。”阿沅看着他,“她在镜中等了你一年,她说你们说好要成亲的。”

沈砚之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他一把抓过铜镜,手指摩挲着边缘的缠枝莲纹,眼眶渐渐红了。“绾绾……”他低声呢喃,声音哽咽,“我没忘,我从来没忘……”

原来,沈砚之考中举人后,本想立刻娶苏绾,可苏绾的病情突然加重,没多久就去世了。苏家父母觉得是沈砚之的功名“克”死了女儿,把他赶了出去,还说再也不想见到他。沈砚之悲痛欲绝,大病一场,醒来后张家就派人来提亲。他家境贫寒,母亲又卧病在床,急需张家的银子治病,只好答应入赘。

“我以为绾绾恨我,恨我负了她。”沈砚之把脸埋在铜镜上,肩膀微微颤抖,“我不敢想她,一想心就像被刀割一样。”

镜面突然亮了起来,苏绾的身影浮现出来,看着沈砚之,眼泪掉了下来:“阿郎,我不恨你,我只是想你……”

沈砚之抬起头,看着镜中的苏绾,泪水汹涌而出:“绾绾,对不起,是我没用,没能护住你,还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。”

“我知道你的难处。”苏绾的声音温柔,“我只是想看看你,确认你过得好。现在我看见了,我放心了。”她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,“阿郎,好好活着,别再为我难过了。”

“绾绾!”沈砚之伸手去抓,却只抓到一片空气。镜面上的光亮慢慢褪去,只留下一层淡淡的水汽。

阿沅看着这一幕,眼圈也红了。她想起娘走的时候,爹也是这样抱着娘的遗物哭了整整一夜。

沈砚之把铜镜紧紧抱在怀里,对着阿沅深深作揖:“多谢姑娘,若不是你,我恐怕这辈子都见不到绾绾最后一面。”

“这是苏绾的心意,与我无关。”阿沅摇摇头,“只是张家那边……”

“我会处理的。”沈砚之眼神坚定,“我不能再辜负绾绾了。”

后来,沈砚之退了张家的婚事,虽然被张家刁难了一番,却也得了清净。他用自己攒下的银子给母亲治病,还时常去苏绾的坟前祭拜,每次都戴着那面铜镜。有人说,在月圆之夜,能看见沈砚之对着铜镜说话,镜面上会映出一个青裙姑娘的影子,温柔地看着他。

阿沅依旧帮李掌柜收旧铜器,只是再也没遇到过能照出魂魄的铜镜。有时她会想起苏绾,想起那面铜镜,想起镜中映出的真心。她渐渐明白,李掌柜说的“铜镜照魂”或许是真的,但照见的不是魂魄,而是藏在人心里最深处的牵挂与真心。

宣和七年,金兵南下,应天府大乱。阿沅跟着阿爹逃难,临走前,她把那面铜镜送给了沈砚之。那时沈砚之已经考中进士,正要去外地赴任。他接过铜镜,对着阿沅笑了笑:“这面镜子陪了我四年,也该让它陪我去更远的地方了。”

多年后,有人在江南见到过沈砚之,他身边没有妻妾,只有一面菱花铜镜时常带在身边。据说那面铜镜的镜面总是亮得惊人,无论多暗的地方,都能照出清晰的人影,就像有个看不见的姑娘,一直陪在他身边。而那面铜镜的故事,也随着逃难的人们,传遍了大江南北,成了宋时民间最动人的传说之一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