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08【《三体》翻译者】(2/2)
刘宇昆看完电子邮件就笑了,他确实对“字节跳动”感到亲切。
因为他是一个喜欢写诗的程序员。
双方开始聊翻译工作,稿费倒是没怎么讨论,一个彼此能接受的价格便定下来。
陈贵良跟刘宇昆还挺聊得来,谈完正事甚至又聊起了赛博朋克。
陈贵良还把自己投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稿,即那篇赛博朋克的散文式短篇发过去。
刘宇昆看了挺感兴趣,陈贵良又把这部的长篇设定和第一章发过去——当时高三忙着学习,陈贵良只写了设定和第一章。
刘宇昆评价道:“你的设定其实非常老套,但思想却非常深邃,尤其是对社会的反思。与其是科幻,不如是现代政治隐喻。真是高中时候写的?”
陈贵良道:“高三写的。因为忙于备战高考,没时间写下去,一直搁置到现在。”
刘宇昆:“你可以将它写完。”
陈贵良道:“我还欠着书迷一部历史没写完。原定九册的,我目前只写了五册。”
刘宇昆惊讶道:“原来你是历史家?”
陈贵良道:“勉强算吧。我当时写,是为了用稿费养活公司。”
聊了一通,双方结束交流。
刘宇昆带着好奇心查询陈贵良的信息,他跑来中文互联网搜索关键词,越看资料就越是惊讶。最后还找到网上连载的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津津有味的读起来。
……
陈贵良也非常高兴,这事儿基本就妥了。
想让《三体》拿雨果奖很简单,本身的质量摆在那里,而第一部对于特殊年代的描写也是关键。
国外的艺术奖项,包括文学、电影、美术等作品,评委们最喜欢的就是人道洪流。
假如《三体》被雨果奖评委打90分,对特殊时代的描写至少能占60分。有这玩意儿才能获奖!
只不过嘛,当时《三体2》、《三体3》还没翻译出来,评委们可不知道后两部在玩什么花活。
刘宇昆自己明年拿雨果奖短篇,跟评委会建立了联系,有资格推荐科幻作品,他翻译的《三体》估计后年就能获奖。
“资本家,该下班了。”
“来啦。”
陈贵良回了一条微信,坐电梯直奔地下停车场,很快钻进许风吟的轿车。
两人先去吃饭,接着就是看电影。
老谋子的《金陵十三钗》,这两天刚刚上映,许风吟非要闹着去看。
到了影院,观众还挺多。
陈贵良全程没怎么话,把爆米花吃掉就睡觉,等醒来的时候电影已经结束。
许风吟出了影院道:“这电影感觉怪怪的,但究竟哪里怪,一时间又不出来。”
陈贵良笑道:“这感觉就对了。一出披着国难外衣的华丽布景资舞台剧,精准迎合当下的观影主流群体。而且为了冲击奥斯卡,生怕好莱坞评委们看不懂,就以保护孩童和自我救赎这种普世价值搭建故事框架。又要票房,又要国际大奖,还得坚持主旋律。老谋子什么都想要,结果什么都没拍好。”
《金陵十三钗》已经算好的了,多年后的《悬崖之上》才牛逼。
很多人觉得《悬崖之上》是爱国片,但也有很多观众感觉很别扭。
伪满和日寇统治下的城市,街道干净整洁,一溜儿的轿车停靠。全片看不见日寇的影子,也看不到中国人民的苦难,反而莫名透着一股子摩登时尚。两个孩儿乞讨好几年,既没有饿死,也没被东北的冬天冻死,居然还白白胖胖、健健康康的……
这哪里是什么沦陷区?都能做民国时期的模范城市了。
陈贵良带着许风吟逛街溜达,在她逛商场买衣服的时候,自己坐下来刷微博打发时间。
很快他就刷到一个电影评论,忍不住随手给博主点赞。
该影评为:《金陵十三钗》就是删减版《色·戒》。
这破片子已经上映三天,毁誉参半,有人哭得稀里哗啦,有人气得破口大骂,也不知老谋子是否能完成对赌协议。
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别想了,但借着冲奥来宣传电影拉票房却可以搞。
而且是大搞特搞。
以大屠杀为噱头,以冲奥为卖点,再用旗袍美女吸引眼球,挑起妓女和学生是否平等的争议话题……狠狠赚一波票房。
当然,这片子不管再怎么样,也不如陆太郎的《金陵,金陵》恶心。
人家陆太郎后来公开承认:“我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,是专门拍给日本人看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