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> 第240章 商海浮沉2

第240章 商海浮沉2(1/2)

目录

王忠的马车刚驶离福瑞祥的商号,东家陈祥便立刻唤来了心腹伙计:去,悄悄跟着那辆青幔马车,看王管事接下来去哪儿。他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柜台,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冷光。

伙计领命而去,陈祥则踱步到后堂,从书架中取出一封信纸,提笔蘸墨,迅速在纸上写下:王忠今日来访,转达醇亲王邀约,明日辰时于天津府邸同醇亲王议事......书信快速写完,他便又搁下笔,将信笺仔细折好,塞入一个预先备好的信封中。

派可靠的人,把这封信送到同裕和何东家手里。陈祥对另一名伙计吩咐道,记住,要快。

陈祥随后急切的走进账房大门,惊得里面打算盘的伙计一哆嗦。都愣着干什么!他厉声喝道,把商号至今所有与内务府来往的账本统统搬出来!

赵先生领命而去,不一会儿便抱着一摞厚厚的账本回来。

陈祥一把拿起最上面那本,指尖飞速翻动。

这个月的,上个月的,去年的......他喃喃自语,突然停下动作,指着其中一页,这个借条是怎么回事?内务府欠我们三千两,怎么上面只有二千两的印鉴?

账房先生额头渗出冷汗:回东家,那...那是后来又兑付了一千两......

放屁!陈祥一巴掌拍在账桌上,去库房把当票找出来!当初抵押的这些东西可是御赐的物件!

陈祥看着泛黄的账册,内务府特有的朱砂批红刺得他眼眶生疼——那些写着皇商福瑞祥承领铜斤采办借款白银十万两的条目,分明是同治年间为采办日本洋铜的垫资。

陈祥却盯着账尾的利银未缴四字冷笑:当年说好三分利,如今倒成了?

陈祥便迫不及待吩咐账房先生。

“赵先生,”陈祥神色凝重,压低声音说道,“你且把咱们商号与内务府历年来所有的来往账目都找出来,仔仔细细地清理一番。”

尤其那些个标着暂缓清还的,要逐笔核对年月日。

把内务府这些年拖欠的款项都给我标红!一个子儿都不能少!

赵先生赶忙点头应道:“掌柜的,小的明白。只是这账目繁多,怕是要花费些时日。”

陈祥皱了皱眉,说道:“时间紧迫,你务必尽快。重点查看内务府积年累月拖欠咱们的借条欠款,一条一条仔细对照,莫要遗漏任何一笔。”

陈祥坐在太师椅上,看着赵先生将账本一本本摊开在桌上,心中五味杂陈。

这些账目,好坏他心里自然有数。有些账目,是内务府确实拖欠已久,而有些则是商号为了谋求更多利益,对内务府隐瞒的收入挪借。

“东家,您看这笔。”赵先生指着其中一本账本上的一行字,“这是咸丰三年,内务府向咱们商号借了五百两银子,用于采购宫廷用品,至今未还。”

陈祥看了一眼,冷哼一声:“这都过去多少年了,他们还好意思拖欠。你把这笔账单独列出来,和其他的借条欠款放在一起。”

接着,赵先生又翻到另一页:“掌柜的,还有这笔。这是同治五年,咱们商号有一笔两千两的收入,本应上缴内务府一部分,但咱们通过一些手段,挪借到商号里用了,一直没有补上。”

陈祥的脸色微微一变,他知道这笔账是个隐患。“你先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做平,如果不行,就想个法子把这笔收入来源掩盖过去,绝不能让内务府的人查出蛛丝马迹。”

当伙计传回来书信,福瑞祥的陈祥立刻展开书信。信纸上的字迹工整却隐晦:王忠已去同裕和,东家应承明日赴约,然言辞间颇多推脱......最后依然应吮。

陈祥眉头紧锁,指尖轻轻敲击着信纸。

他太清楚这些商号东家的心思了——自从醇亲王载沣抵达天津,内务府的人就对直接经营的皇室产业账目特别关照起来。

来人。陈祥唤来心腹,去查查醇亲王派的人最近在查哪些账目,尤其要打听清楚,这些产业的掌柜有何举动?

与此同时,泰和昌内宅。

东家王守业听完王忠的来意,表面上连连应承,待送走王忠后,却立刻唤来了心腹管家:去账房支取十块银元,给那个姓王的管事身边的跟班进行打点。

他眯起眼睛,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,另外,派人盯着那辆马车,看它接下来去哪家商号。管家领命而去。

泰和昌的东家亲自坐在账房里,并神情严肃地对着账房先生吩咐着。“你把咱们和内务府的账目都清理一下,重点关注内务府拖欠咱们的款项。”

王守业说道,“还有,咱们商号对内务府隐瞒的收入挪借,一定要处理好,不能露出马脚。”

账房先生连忙点头,说道:“东家,小的明白。只是内务府拖欠咱们的款项有些年头了,而且数额也比较大,处理起来恐怕有些棘手。”

王守业皱了皱眉,说道:“棘手也要处理。你想想,如果醇亲王的人查起来,咱们可就麻烦了。你先把那些拖欠的借条欠款都找出来,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借口,让他们尽快还钱。对于那些隐瞒的收入挪借,要想办法把账目做平,或者找个合理的解释。”

看着账房先生们清理账目。内务府欠我们的银子,他慢条斯理地说,每一笔都要清清楚楚。特别是那几笔,能不能都给我做成正规借贷。

账房先生战战兢兢地指着一条记录:东家,这...这是我们用内务府名义贷的款......

我知道!东家猛地一拍桌子,连夜把账目调整了!做成我们自己的贷款,内务府只是担保。那些他们欠我们的,都给我标红!一个子儿都不能少!

王守业则走到桌前,拿取出一本账簿。翻开其中一页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年来与内务府的往来明细,有些数字甚至被刻意涂改过。他盯着账簿看了许久,最终重重合上。

明日赴约......他低声自语,自然要去。不过,总得先知道其他几家是个什么打算。

王守业正对着另一封密信皱眉。

信上详细记录了王忠今日拜访的路线和时间,甚至包括他在每家商号停留的时辰。这个老狐狸......王守业冷笑一声,将信纸揉成一团。他自然猜得出其他商号的想法——大家都在互相打探,都在观望。

王守业突然吩咐,明日早些备车,我要亲自去见见康正泰的赵东家。

聚源钱庄的掌柜张广泰,先是不动声色地送走了王忠,随即唤来了自己最信任的掌柜先生:去,让人打听一下,王忠接下来去了哪家商号。

他手指轻轻敲击着算盘珠子,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,另外,派人去其他几家皇商那里走动走动,看看他们是不是也收到了醇亲王的邀约。

张老东家安排完后立即唤来管家:亲自去一趟县公署,找找咱们的关系,这位王爷来者不善啊!。

管家领命而去。

老东家则坐在太师椅上,闭目沉思。良久,他唤来伙计:去库房,把我那盒......特殊的茶叶取来。明日赴约,或许用得上。

钱庄东家亲自监督账房先生清理账目。内务府的账本,他阴沉着脸说,每一笔往来都要清清楚楚。特别是他们欠我们的银子,都给我算上利息!

账房先生捧来一本账册:老东家,这...这是内务府这些年拖欠的本金......

本金?老东家冷笑一声,连本带利,都给我算清楚!还有我们借给他们的钱,都给我做成正规借贷,利息一分不能少!

张广泰坐在账房里,看着账房先生将一本本账本搬出来。“你们仔细清理这些账目,尤其是和内务府有关的。”

张广泰说道,“内务府积年累月拖欠咱们的借条欠款,都要仔细对照,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。还有,咱们商号对内务府隐瞒的各种收入挪借,都要做好收尾工作,绝不能让内务府的人发现。”

账房先生们不敢怠慢,纷纷忙碌起来。

他们仔细地翻阅着每一本账本,将内务府的借条欠款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,同时也仔细查找着商号对内务府隐瞒的收入挪借。

张广泰清理账目的同时又想着尘封已久的木匣。

匣中藏着多年来与内务府往来的密信与账册,有些内容足以让他身败名裂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。

明日......他低声呢喃,总得先看清局势,应付了当前再说。

张广泰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做法。他派出了三个不同的伙计,分别前往其他商号打探消息。

随着时间流逝,这些伙计陆续返回,带来了相同的情报:各家商号都在互相传递消息,都在猜测醇亲王的真实意图,并各自做着准备。

康正泰的东家赵天成,脾气虽暴,却也不乏精明。送走王忠后,他立刻唤来了自己的心腹:去,给我盯紧了那个姓王的管事。他去了哪家,做了什么,统统给我打听清楚。

他猛地一拍桌子,另外,派人去其他商号递个话,问问他们是不是也收到了醇亲王的邀请。心腹领命而去。

康正泰的赵东家立即召集了店内几位掌柜议事:诸位,今日王爷的管家来访,邀约明日赴醇亲王府议事。你们怎么看?

一位年长的掌柜低声道:东家,大清都亡了,王爷如今还能有什么作为?我看这邀约......

住口!东家厉声打断,明面上,我们自然要应承。但暗地里......他环视众人,派人盯着那位王管事,看他接下来去哪些商号。另外,派人去打听打听其他商号怎么说。

老东家颤巍巍地坐在太师椅上,看着账房先生们手忙脚乱地搬账本。慢着!他突然喊道,把光绪三十四年那笔特别津贴的账本先拿来。

账房先生捧来一本包着蓝布封皮的账册,老东家颤抖着手翻到其中一页。这里,这里,还有这里...他指着几处记录,这些进项,对内务府可都是报备过的?

回东家,那几笔......账房先生声音越来越小,是走的其他商号的名义......

糊涂!老东家拍案而起,连夜重做!把内务府欠咱们商号的款项,都给我往上提三成!那些私下挪用的,统统给我做成损耗!

明日赴约......他冷笑一声,我自然会去。不过,总得先知道其他人是何打算。

广源号的掌柜孙广源,表面上一副谦和模样,内心却极为警觉。

送走王忠后,他立刻唤来了自己最信任的伙计:去,给我盯着那辆青幔马车,看它接下来去了哪里。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,

另外,派人去其他商号走动走动,看看他们是不是也收到了醇亲王的邀约。伙计领命而去。

孙广源这个谨慎的老者,又立即吩咐管家:去,备一份厚礼,送到英租界的洋人那儿。就说是......我的一点心意,就说生意上还请多多照顾。

孙广源则坐在柜台后,眯着眼思索:这前清王爷是有何屏障,还想最后一搏吗......究竟是何用意?

孙广源立即起身走向账房,把正在喝茶的账房先生吓得打翻了茶碗。内务府相关的账本呢?都给我拿出来!他厉声道,特别是那些借条欠款,一张条子都不能漏!

账房先生手忙脚乱地捧来几本厚重的账册。经理翻到其中一页,突然眯起眼睛:这笔五十两的车马费是怎么回事?他指着一条不起眼的记录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