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奇异乡村 > 第336章 互助圃里的传承新芽

第336章 互助圃里的传承新芽(1/2)

目录

国际论坛归来后,奇异乡村的草药传承基地迎来了新的忙碌。夏晚晴和秦轩规划的“国际草药互助圃”正式破土动工,非洲的“发烧草”种子、南美的安神藤蔓、日本的当归幼苗,在村民和青年传承者的手中,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扎根。而传承的新芽,也在汗水与期待中,悄然萌发。

互助圃刚启动就遇到了难题。非洲“发烧草”喜高温强光,可奇异乡村多阴雨;南美藤蔓依赖酸性土壤,本地土壤偏碱性;日本当归对湿度敏感,几场春雨后,幼苗竟蔫了大半。负责种植的青年团队急得团团转,大学生村官小林蹲在田埂上,看着发黄的当归苗叹气:“书上说的种植方法都试过了,咋还是活不成?”

夏晚晴没有慌乱,她想起老默头留下的“神农手札补遗”,里面提过“草木虽异,顺应天时地利则生”。她带着团队翻山越岭,寻找与海外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微环境:在向阳的南坡开辟“发烧草”专区,用腐叶土调节土壤酸碱度种藤蔓,给当归搭起避雨棚,还请镇上农科站的技术员来指导,监测土壤湿度、光照时长。

最关键的是,她发动村民分享“土经验”:“咱种本地草药时,遇到天旱就早晚浇水,土壤不对就掺松针、草木灰,海外草药也一样,得顺着它们的性子来。” 老猎户蹲在南坡,指着“发烧草”说:“这草跟咱山里的‘太阳花’性子像,多晒晒太阳准没错!”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,把朴素的农耕智慧融入种植,没过多久,海外草药竟真的缓过劲来,抽出了新叶。

互助圃成了青年传承者的“练兵场”。小林放下书本,跟着村民学看土壤墒情;学护理的小苏,每天记录草药生长数据,把现代护理知识用到草药上;连最调皮的阿杰,也迷上了给藤蔓搭支架,说要“让它们像山里的野葡萄一样爬得高高的”。

一次,“发烧草”突然染上怪病,叶子上出现斑点。小苏急得直哭,夏晚晴却让她冷静:“想想神农尝百草时,遇到未知病症会怎么做?观察、记录、试药。” 她们一起采集病叶样本,对照老默头手札里的“草药病害图谱”,发现是雨季真菌滋生,便用艾草煮水喷洒除菌,竟真的控制了病情。

事后,小苏红着眼圈说:“以前觉得传承就是背药方,现在才知道,是要像神农一样,敢试、敢闯,还要懂变通。” 夏晚晴笑着点头,她知道,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让传承长出新的枝芽。

互助圃的好消息传到非洲,那位求助的非洲学者马库斯,带着部落的草药师,专程来到奇异乡村。当他看到“发烧草”在南坡郁郁葱葱,激动得热泪盈眶:“在我们部落,这草快绝迹了,没想到能在这儿活下来!”

马库斯带来了部落的“草药鼓”—— 一种刻着草药图谱的传统乐器,击鼓时的节奏能记录草药生长周期。他教村民们用鼓点传唱草药知识,夏晚晴则教他们用“百草之心”的灵性,加速草药生长。夜晚,村民们围着篝火,马库斯敲着草药鼓,夏晚晴领着大家唱乡村草药歌谣,不同的语言、相似的心意,在夜色中交融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