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8章 西南山乡:爱与梦的牧歌(2/2)
随后,我们来到宰便镇、加勉乡、加鸠乡。这些地方地处高原腹地,山高坡陡,交通极为闭塞。然而,这里的风景却美得让人窒息。清晨,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宛如仙境;傍晚,夕阳的余晖洒在梯田上,一片金黄。在加鸠乡,层层叠叠的梯田在稻秧翠绿的时节,犹如大地的指纹,记录着岁月的更迭与人们的辛勤耕耘。但美丽的背后,是生活的艰辛。这里的人们大多生活贫困,农业生产方式落后,因缺乏资金购买肥料,庄稼收成不佳,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。然而,即便生活如此艰难,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,对爱情的向往。在劳作之余,年轻的男女们会在山间对歌,用歌声传递着彼此的心意,为这艰苦的生活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。
贯洞,这个曾经的侗族文化中心,如今正经历着时代变迁带来的巨大冲击。曾经,木楼簇拥,鼓楼巍峨,人们在农闲时唱侗歌、演侗戏、编织传统手工艺品,生活富足而宁静。但如今,随着外出打工者的增多,砖房逐渐取代木楼,传统服饰的身影越来越少,侗歌也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。我在街头看到一位卖竹器的侗族姑娘,她怀中抱着孩子,眼神中既有对生活的坚韧,又有对未来的迷茫。她曾外出打工,去过贵阳、安顺等地,但因种种原因又回到家乡。她的故事,是无数乡村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缩影。在时代的浪潮中,她们努力适应着变化,却又难以割舍对传统文化的眷恋。而在这变迁中,爱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。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,选择外出闯荡,他们的爱情在距离与现实的考验下,有的更加坚定,有的则无奈离散。
旅途中,我们还偶遇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苗族男子。他退伍后,家庭经济困难,父母双亡,先后娶过三位老婆,却都因不堪贫苦而离开。他独自住在一间破旧的木楼里,家中除了几件简单的农具,几乎四壁空空。木楼的梁柱已经发霉朽烂,生活的困苦可见一斑。我与他交谈,了解到他因没钱买肥料,庄稼长不好,粮食不够吃。我掏出20元钱赠与他,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愣了半天,才说出“感谢政府,感谢领导”。为了回报我的赠与,他执意要送我一个大南瓜,那是他家中为数不多的珍贵物品。他的淳朴与善良,让我深感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真挚情感。在如此艰难的生活中,他们依然保持着感恩与善良的品质,这种精神,如同黑暗中的明灯,照亮着前行的道路。
在从江县城,我们受到热情款待。夜晚,都柳江两岸灯火辉煌,与白天的质朴形成鲜明对比。我的福建朋友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,他们眼中的西部,既有贫困落后的一面,又有着独特的魅力。而我,在这一路的行程中,不仅看到了西南山地的自然风光、民俗文化,更看到了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对爱情的坚守、对梦想的追求。
这段旅程,是一场关于爱与梦想的探索。赖安康夫妇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,岜沙苗族男女在传统中的含蓄深情,贯洞侗族姑娘在变迁中的坚韧与迷茫,以及无数乡村男女在生活中的默默付出与相互陪伴,都构成了这幅西南山乡的爱情画卷。他们的爱情,或平淡,或坎坷,却都充满力量。而他们的梦想,无论是改善生活条件,还是传承传统文化,都如同山乡中蓬勃生长的幼苗,在这片土地上扎根、发芽。
西南山乡,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,用它的山川、村寨、人民,奏响了一曲爱与梦的牧歌。这曲牧歌,在时光的长河中回荡,诉说着生活的酸甜苦辣,也诉说着爱情与梦想的永恒力量。它让我深深眷恋,也让我更加坚定地想要用文字与镜头,记录下这里的一切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故事,感受这份独特的爱与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