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重生 > 重生从黄埔开始 > 第275章 之后

第275章 之后(2/2)

目录

话音刚落,现场顿时响起一片快门声。一位《大公报》记者急忙追问:“周先生,武汉政府将采取哪些具体行动?”

周亦云神情肃穆地回答:“我们已经做好军事准备。只要获得东北军的正式同意,我们的军队将立即北上支援,与东北军民并肩作战!”

次日,《申报》就以头版头条刊发了这则宣言,标题赫然写着:“武汉政府誓师抗日,愿北上驰援东北!”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,在全国各地激起强烈反响。

宣言发表后第三天,周亦云办公室内的电话响个不停。他看着墙上时钟,对秘书说:“立即给少帅再发一封电报,强调我们北上支援的迫切意愿。”

与此同时,在北平的少帅府内,张学良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电文,其中周亦云的电报格外醒目。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,陷入深思。

“报告!”副官匆匆进来,“武汉政府的宣言已经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,许多民众团体纷纷要求我们接受支援。”

少帅站起身,走到窗前。远处天空阴云密布,正如他此刻的心情。他知道,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。

就在此时,周亦云已经在武汉开始了军事部署。他站在军事地图前,对部下说道:“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,一旦获得许可,立即开赴东北。”

窗外,武汉街头聚集着大批学生和市民,高举“支援东北”、“抗日救国”的标语。呐喊声此起彼伏,显示出民众抗日情绪的高涨。

统一时刻,南昌司令部突然向周亦云发来密电,措辞严肃地询问其近日频繁联络各方、屡发电文的真实用意,并要求其对“联络东北”一事作出解释。电文语气直接,透露出几分警惕与试探,显然周亦云近期的行动已引起某些方面的注意。
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华夏各界群情激,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在面临存亡危机时的觉醒与抗争。虽然各方政治势力立场不同,应对方式各异,但抗日救亡的种子已经播撒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。这些反应为日后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,标志着华夏人民抗日斗争的开始,华夏民族在危难中开始了艰难的觉醒与重生。

历史在这一刻,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,正等待着周亦云等人的选择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