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2章 种田文里的边缘人(34)(2/2)
“暂时就这样吧,如果能保持这种票房一段时间,我们的收入远超预期,”早达到沈瑶的心里目标,就算提前下映也没什么问题。
不过能赚多少是多少,沈瑶可不会浪费赚钱的机会。
等到《四季》下映,这部电影竟然赚了将近二十亿。
真的不少,虽说新年档期一向都是电影市场最赚钱的一段时间,可观众也不是喜欢自找苦吃。
没有好看的电影就不进电影院呗,哪怕在家看剧看视频也好过花几十块钱再浪费两个小时。
《四季》在沈瑶的预期中,十亿就已经是目标,不想这次竟然能翻倍赚回来,哪怕后续在营销上面多花了点钱,但那点营销费哪能抵得上赚回来的真金白银呐,沈瑶嘴角都要笑开花,王导那边更是资本不断,就像之前的周游一样。
不过王导和周游的区别在于王导没有太多野心,她还是想认认真真地拍出自己想要的故事内容,资本求她拍电影?哪怕给出来的价格很高也不行。
‘这就是不同人的不同选择,’有些人愿意为了钱放弃原则,有些人宁愿放弃钱也要坚持原则。
王导和周游的不同选择,造就了他们两个的不同境遇。
不过这也不过是眼前而已,等过一段时间,说不准王导也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,恨不得直接大把大把赚钱,什么理想什么心境,通通比不过到手的钞票。
沈瑶从不考验人性,更不会相信人性。
包括她自己在内,这些主观存在的东西都不靠谱,起码不像客观规律放在那里,能够说一不二。
…………
时间来到新一年的夏日,沈瑶在医院生下了肚子里的好大女。
整整七斤的重量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肉球球,江寒州双手抱着孩子的时候人瞧着还有些恍惚,毕竟这么一个软塌塌的东西,竟然和自己血脉相连。
公司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哪怕没有他们主持大局也不会出事。
沈瑶就这么进了月子中心,安安稳稳地躺了一个月。
等再回公司上班,时间已经来到秋高气爽的时节,好大女也有了江晟的名字,至于小名,就叫七七。
原本跟在沈瑶身边的助理已经升职,负责管理单独业务。
沈瑶的助理属于常年招聘岗位,只要干的好就能升职,可以说分到沈瑶身边的人压力虽大,但往上走的概率不低。
看了眼送来的报表,沈瑶有些诧异如今市场的选择,自己不过几个月没来而已,怎么变化的这么明显。
助理表示如今短视频火热,这极大地限制网络视频的播放,同时也兴起了更多的项目,例如短剧。
说短剧有些不对,应该是说竖屏剧。
就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电视剧,没有几分钟但却意外地吸引人,内容说不上多么精美高大上,就是能让观众沉浸其中,恨不得为此花钱打赏。
助理也是发现了这一点,才提出来这个项目,虽说瞧着是有点和影视剧壁垒,可确实非常赚钱啊。
沈瑶:……
沈瑶借机看了眼短剧内容,果然,如她这种对内容和妆造要求非常高的人,根本看不进去。
但普通观众没有这个烦恼,快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短剧的各种瑕疵,甚至因为短剧的故事情节过于丰富,观众就喜欢这种调调。
“联系红柿网络”
这种事肯定不能忘了手握众多小说ip的红柿网络,毕竟只有红柿网络才有资格在短剧的赛道上不断驰骋。
好吧
其实就是红柿网络比较接地气,它的小说ip有挺多符合短剧的创作理念,投资短剧妥妥的赚钱。
不过再怎么赚钱,红柿网络也不可能自己一头扎进去,它是真的害怕赔钱。
红柿网络的领导还是原来那位,先前靠着沈瑶赚了不少钱,虽说没有继续升职,但也没有被开。
目前红柿网络还是依靠和沈瑶的合作赚钱,相关影视项目投资不少,极少有亏损的时候,不是小赚就是大赚,沈瑶也在领导眼里成了大佬。
如今大佬让他们投资短剧赛道,并且还要用红柿网络自己的小说ip,领导当然没有任何异议,但她不明白好好的长剧拍着,为什么还要单拍短剧。
“短剧的时间短,周期短,处理的好回流资金更快。”
相比长剧最短一年最长不知道几年的情况,还是短剧不容易亏钱。
更何况短剧目前就像是一片未开发的蓝海,只要进去就能赚到钱。
不趁着这个时候多捞几笔,等到其他人意识到了,或者说资本忍不住想进场,他们再要赚钱就不容易啦。
沈瑶和红柿网络的合作依旧是先前的模式,所以有些话她没有说的太直接,双方签订合同之后,相关项目立起来,红柿网络的领导才闹明白怎么回事。
领导心想怪不得人家能赚钱呢,实在是脑筋转的太快啦。
他们红柿网络向来家大业大,这么弄也亏不到什么,还能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,挺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