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幻次元 > 直击人性 > 第439章 直击人性完结

第439章 直击人性完结(2/2)

目录

人性里好的一面,就是咱们常说的善良,比如愿意帮别人、有同情心、勇敢、说话算话。比如地震的时候,有人冒着危险救陌生人;面对钱的诱惑,有人不贪小便宜,守住底线;看到别人遇到困难,主动伸手帮忙。这些行为不是别人逼的,是自己打心底里想做的,是人性里善的本能。但这种善良不是天生就有的,是后天慢慢养成的,家里人疼你,你就学会了对别人好;学校里老师教你要负责任,你就懂得了守规矩;社会上大家都夸好人好事,你就愿意跟着学。这些因素加起来,才让人性里的好慢慢发芽、长大。

而人性里不好的一面,比如自私、贪心、嫉妒、用暴力解决问题,大多是因为本能没管住,或者没人教他怎么做好。有人为了钱贪污,为了权力耍手段,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说坏话,这些都是“只想着自己”的本能没刹住车。

但要知道,这些不好的一面不是改不了,法律能惩罚坏人,让他们不敢再犯;道德教育能让他们明白错在哪;要是有人能帮一把,比如给穷到偷东西的人找份工作,给嫉妒别人的人指条努力的路,他们也能变好。很多时候,坏不是天生的,是遇到难处时走了歪路。

除此之外,人性的矛盾还体现在“想做好人,却偶尔犯糊涂”。咱们都想自己是善良、勇敢、靠谱的人,但实际生活里,经常会做不完美的选择。比如看到别人摔倒,怕麻烦就假装没看见;为了让别人高兴,说几句违心的话;为了眼前的小利益,放弃了长远的打算。这种“想的”和“做的”不一样,会让咱们自责、焦虑。但这很正常,谁都不是完美的,正是在一次次纠结和调整中,才慢慢成熟,人性也变得更加完整。

而且,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,就像一块石头,能被环境、经历、自己的选择雕成不同的样子。

环境是影响人性的外部力量。从小长大的家,是第一个影响咱们的地方。爸妈要是经常互相尊重、关心家人,孩子大概率会自信、善良、乐观;要是家里总吵架、没人管,孩子可能会自卑、敏感,甚至学坏。

学校也很重要,老师不只是教知识,还会教怎么尊重别人、怎么守规矩、怎么负责任,这些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好的种子。

社会这个大环境更不用说了,要是大家都讲诚信,没人会随便骗人;要是社会鼓励创新,就会有更多人敢尝试新事物。

自己的选择,则是决定人性走向的内部力量。就算在同样的环境里,选的路不一样,人性也会不一样。比如遇到困难,有人选择逃避,有人选择面对;面对钱的诱惑,有人选择守住底线,有人选择贪便宜;看到别人需要帮忙,有人选择躲开,有人选择伸手。

每一次选择,都在塑造自己的人性,选好事,善良就会更强;选坏事,自私就会更明显。哲学家萨特说过:“人是自由的,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”人性不是天生注定的,是自己一次次选出来的,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就能朝着那个方向去做。

对自己来说,理解人性能让咱们接受自己不完美。知道想为自己考虑是本能,不是自私;知道偶尔犯错是常态,不是自己不好,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自责,也不会因为没做到完美就焦虑。咱们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欲望,在规矩里满足自己;也能接受自己的缺点,在反思和改正中慢慢变好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