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9章 直击人性完结(1/2)
人性最初的底色,其实就是为了活下去的本能。这种本能不是人类独有的,比如动物会找食物、躲天敌,但在人类社会里,它变得更复杂了。远古时候,咱们的祖先要对抗猛兽、找吃的,单靠一个人肯定不行,必须一群人一起干。这时候,趋利避害的本能就特别重要,看到老虎了赶紧喊大家跑,打到猎物了分给每个人,这样不仅自己能活,整个群体也能延续下去。
到了现在,这种生存本能变了个样子。咱们攒钱、想升职,说到底还是为了活下去,而且要活得更安稳。钱能应对突发状况,比如家人生病;职位高了,能拿到更多资源,让日子过得更好。
但和动物不一样的是,咱们不能为了自己活就抢别人的东西,社会有规矩,法律管着,道德约束着,得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,过好自己的日子。
除了活下去,想把自己延续下去,也是人性里很原始的想法。这不只是生孩子、养孩子,还有更深的渴望。比如父母愿意花时间、花钱陪孩子长大,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基因、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传下去;有人拼命工作搞事业,或者写本书、搞个发明,也是想让自己的价值能留下来,就算以后不在了,别人还能记得他。这种想法,能让咱们不那么害怕“人总会老去、消失”,找到活着的意义。
要是说本能是人性的底子,那在社会里学会的东西,就是给这个底子“上色”。人本来就是群居的,离了社会没法活,而社会能正常运转,靠的是两样东西:规矩和感情。
规矩就像给人性定的边界,也是保护咱们的盾牌。从古代部落里的老规矩,到现在的法律、道德,本质上都是为了平衡“我想占便宜”和“大家都能好过”。要是没规矩,厉害的人抢弱小的,谁都没法安心过日子。所以守规矩看着是被限制了,其实是在保护咱们。能放心追求自己想要的,不用怕被抢,也不用怕别人捣乱,大家一起在有序的环境里过日子,谁都能受益。
感情则是把人和人粘在一起的胶水,也是人性里温暖的部分。咱们在社会里会有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这些感情不是“你帮我,我就必须还你”的交易。爸妈对孩子好,不图孩子以后给多少钱;朋友在你难的时候帮你,不是想让你欠人情;爱人陪着你,不是为了你的房子、钱。这种不图回报的感情,打破了只想着自己的想法,让人性里有了“为别人好”的光。
而且,咱们还能感受到别人的心情,看到别人难过,自己也会心疼;看到别人开心,自己也会跟着笑。有了这种能力,社会就不是冷冰冰的互相利用,而是像个有温度的大家庭。
另外,咱们都想归属于某个圈子。不管是在家庭里,还是和朋友组队,或是在公司里,都想找到自己的位置,让别人认可自己。
为了融入圈子,会主动调整自己,比如上班穿正装,遵守公司的规定;和朋友一起玩,会顺着大家的喜好选活动。这不是委屈自己,而是想在群体里找到安全感,让自己不孤单。
人性最明显的特点,就是它特别矛盾,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,总是同时存在。没有绝对的好人,也没有绝对的坏人,大多数人都在中间晃悠,遇到不同的事,表现也不一样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