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丰收谣(1/2)
“它们在驯服黑洞。”星际稻博馆的老者望着影像,眼中泛起泪光。她的身边,站着当年那个问“它们还会去哪里”的孩童,如今已是雾隐星系观测站的新领航员,正调试着前往黑洞星系的航线。孩童的手里,攥着一枚新的稻穗标本,上面融合了雾隐、银翼、蓝焰、灵界、蓝星的基因,像把整个已知宇宙的生命密码,都浓缩进了这粒种子里。
灵界的两界学堂里,最新的教材是本会生长的书——封面用隐星草的叶子制成,书页是清道夫稻的秸秆,上面的文字由水晶稻的星砂组成,会随着读者的理解程度改变内容。小灵童们学习的不再是单一星球的种植术,而是如何在不同的物理法则下,让种子与环境对话。有个灵童在作业里写道:“稻子不是在适应世界,是在教世界如何变得更适合生长。”
阿澈退休那年,把雾隐观测站交给了新的领航员。临行前,他像祖父当年那样,在石碑上刻下了所有与稻种有关的名字,从废城的老医者到雾隐的冰原生物,最后添上了自己的名字。刻完最后一笔时,他忽然发现石碑的缝隙里,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稻苗——是当年第一粒融合稻种的后代,根须扎在石碑的刻痕里,穗芒朝着星舰起航的方向。
“去吧,去会会新邻居。”阿澈对着稻苗轻声说,转身登上了返航的星舰。星舰穿过雾隐星系的暗物质时,他望着舷窗外的稻浪,忽然明白祖父说的“种子比我们更懂路”是什么意思——这些种子从不是被动地被带到远方,而是主动地选择扎根,主动地与每个世界的生命对话,主动地把孤独的星球,织成彼此牵挂的网。
星际稻博馆的新展柜里,多了枚来自黑洞星系的“锚稻”标本。旁边的全息屏上,循环播放着锚稻的根须如何抵抗黑洞引力的画面,解说员是个来自雾隐星系的冰原生物,它用翻译器说:“这粒种子告诉我们,再强大的力量,也能被转化为生长的养分。”
展柜前,一个刚学会化形的能量体孩童,正用光斑在玻璃上画纸飞机。飞机的翅膀上,画着蓝星的稻田、灵界的界碑、银翼的星云、雾隐的冰原、黑洞的边缘,最后画了个问号,像在问:“下一站,我们去哪里?”
守界人站在博物馆的穹顶下,看着这一幕,忽然觉得眼眶湿润。他的生命早已超越了蓝星与灵界的界限,身体的一部分是灵界的水晶,一部分是蓝星的血肉,还有一部分,是星砂与能量体凝结的光。他想起凌风,想起废城的老医者,想起阿澈和所有播种过的人,他们的身影在稻浪中重叠,最终都化作了稻穗上的星砂,在时光里闪烁。
新的星舰起航了,目的地是人类从未探测过的未知星域。货舱里的稻种,融合了已知所有星系的基因,外壳上刻着无数个世界的坐标,像张会生长的星图。驾驶舱内,年轻的领航员是个混血儿——父亲来自火星,母亲是雾隐星系的冰原生物,他哼着的耕种歌,混杂着蓝星的民谣、灵界的风吟、火星的红土调、雾隐的冰层声,在星海中远远传开。
他知道,这些种子或许永远回不了出发的地方,但这又何妨?当它们在某个被遗忘的星系里,与第一缕生命的微光相遇,当那里的智慧体触摸到稻穗上的星砂,感受到来自千万个世界的温度,就会明白:宇宙中最动人的奇迹,从不是星辰的诞生,而是一粒种子落地时,那句轻声的“你好,邻居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