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十年后(1/2)
星舰在河外星系的尘埃中穿梭了整整七个月。领航员叫阿澈,是当年银翼星云观测站领航员的孙子,他怀里那枚稻穗标本的穗芒上,还留着银翼能量体的蓝光印记。舱壁上的孩童画作被星尘蒙上了薄薄一层灰,却依旧能看清蓝星稻田里的稻草人、灵界连星草缠绕的界碑——那些色彩在星舰的冷光下,像团不会熄灭的暖火。
“还有三天抵达‘雾隐星系’。”智能系统的提示音打破了寂静。阿澈调出星系图谱,屏幕上的雾隐星系像团被墨染过的棉絮,无数暗物质星云缠绕着恒星,连最先进的探测器都无法穿透。团队选择这里,是因为捕捉到过疑似液态水的信号,尽管所有人都清楚,这更像场与未知的豪赌。
舱内的稻种忽然躁动起来。来自蓝焰行星的红蓝稻种开始释放微量热能,在培育罐壁上凝结出细小的水珠;灵界的水晶稻种则与银翼稻种的穗芒交织,形成一张发光的网,将所有种子护在中央。阿澈盯着监测屏上跳动的基因序列,忽然发现它们在进行新一轮融合——蓝焰稻的抗高温基因、水晶稻的能量转化基因、银翼稻的辐射防护基因,正像拼图般嵌合在一起,形成全新的dNA链。
“你们早就知道要去哪里,对吗?”阿澈笑着抚摸培育罐,指尖传来稻种震颤的频率,像在点头。他想起祖父说过,这些种子比任何星图都靠谱,它们的基因里藏着穿越星海的记忆,能在千万种环境里,找到活下去的密码。
抵达雾隐星系的第三天,他们在一颗被暗物质包裹的行星上,发现了奇迹——行星的极地冰层下,竟藏着片温热的海洋,海水里漂浮着会发光的透明藻类。阿澈穿着防护服,跪在冰面上,将第一粒融合稻种埋进冰层与海水的交界处。种子接触到海水的瞬间,外壳裂开,根须像触须般散开,立刻与透明藻类缠绕在一起。
“它们在交换养分!”团队的生物学家惊呼。监测数据显示,稻种向藻类输送了能抵御暗物质辐射的酶,而藻类则为稻种提供了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。这种共生速度,比银翼星云快了整整五倍,仿佛这些跨越了无数星系的生命,天生就懂得如何彼此救赎。
三个月后,雾隐行星的冰原上,长出了第一片带着蓝紫光芒的稻浪。稻穗的下半部分像水晶般透明,裹着发光的藻类;上半部分则长着银翼状的穗芒,星砂在暗物质的映衬下,泛着诡异的红光。最神奇的是,它们的花粉能在暗物质中传播,落在冰层上就会凝结出液态水,像给这颗死寂的星球,带来了会下雨的云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