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我在古代考公,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> 第474章 状元回乡(二)

第474章 状元回乡(二)(2/2)

目录

这份厚礼,既是对林桥与李知微婚事的看重,亦是对林家、对状元声名的尊重。

见李家诚意至此,林向安便未再推辞。

林远因此留在杭州,打理婚宅诸事,筹备后续接待事宜。

届时林家部分亲友将赴杭参加婚礼,需有人先行安排。

期间有孙伯帮忙协助,诸事得以有序推进。

*

婚期定在月底,算来只剩十二日。

诸多安排尚需林李两家共同商议,联名邀客。

李家今年连嫁三女,本就事务繁杂,日程更是紧凑。

婚宴主场由李家筹备,招待高官显贵自是他们更为得宜。

但这邀约的名义,却需借重林向安“状元”的头衔。

既至杭州,有些礼数便不容疏忽。

若他前脚失礼离去,后脚便可能遭人参劾,更是决定浙江官场对他的看法。

这套礼仪规制,令人不得不遵守游戏规则。

若不被圈子接纳,自上而下皆会排斥,犹如商会之中,孤立的代价便是举步维艰。

林向安大致思考了优先顺序。

眼下最紧要的,是在官方接风宴前拜会浙江布政使。

这位封疆大吏既已给予高规格礼遇,林向安断不能失却礼数。

在晚间接风宴前,更是必须列席。

另一桩迫在眉睫之事,是与李家商定婚仪细节,并确立林家在此事中的主导地位。

虽在杭州由李家操办,但名义上仍是林家邀集,绝不可让对方压过一头。

此外,拜会浙省致仕元老亦不可免。

此地退隐重臣众多,时间有限,只能择其德望最着者往谒。

若全然不去,就会落下“不敬老臣”的口实。

他人还没回京,估计就被得被人参一本。

不过因婚期在即未能一一登门,倒也情有可原。

至于士绅雅集、学宫讲会等,亦需酌情参与。

满打满算,在杭州至多停留三日,便须赶回湖州。

湖州官场应酬也得耗费两三日,加之祭祖等家礼,之后又须匆匆返杭。

行程之紧,几乎没有喘息之隙。

*

林向安理清思绪后,深吸一口气,今日还有时间,紧凑点,把最重要的先解决。

忆起离京前恩师周文渊的叮嘱,命他途经杭州时务必拜会一位致仕官员。

那位曾官拜工部尚书、入阁参政的前朝元老。

他当即移步案前,亲自研墨铺纸。

给前阁老的拜帖最为考究。

字字端正,谦辞执礼如仪,尽显对耆老的尊崇。

另备的两份拜帖则依规制有所不同。

致布政使司衙门的用朱丝栏公函,措辞恭谨而不失体统。

送府学学宫的则选青檀雅笺,字里行间透出文人相重的清气。

三份拜帖形制各异,却皆钤有他那方“翰林修撰”的牙章。

皆明列今日拟访时辰。

待墨迹干透,他亲自检视无误,便让林桥携随从,快马分送三处门房。

按礼,拜会至少需提前一时辰下帖,若贸然登门,便是失仪。

处理完后,命人备水沐浴,更换了一套崭新的常服官袍。

官员的官袍分为:朝服、公服、常服三种,最常穿的是常服。

朝服仅用于最隆重的朝会祭祀,也是最隆重、最复杂的礼服。

不过穿的机会比较少,官员通常只会置办一套朝服。

公服,用于日常上朝、奏事、办公、见上司等较为正式的公务场合。是以颜色区分品级,腰带根据品级使用不同的材质。

而常服,日常办公服,是官员最常穿、也最具代表性的官服。

除了发的一套常服,其他的全需要自己定做。

林向安当时查阅了《礼部条例》后,特往织造局定制朝服、公服各一套,常服两套以便轮换。

虽耗费不菲,所幸恩赏丰厚,倒也足以支应。

重新换了身干净的官袍。

时近午时,他即刻动身前往布政使司衙门。

虽行程紧凑,仍得乘八抬大轿。

此非仅为代步,更是身份权位的象征。

一举一动皆在万众瞩目之中,不容丝毫轻慢。

仪仗早已肃立驿馆门前。

随行护院见林向安走出,立即高擎“肃静”“回避”牌匾,掌旗官将“状元及第”金旗迎风展开。

“起轿——”

八名轿夫齐声应和,大轿稳稳升起。

林向安端坐轿中,听着轿外锣声开道、百姓避让的声响。

这些自古沿袭的官场特权,早已融入仕途的每一处肌理,从未消失。

在各个时代,以另一种方式存在。

*

布政使司衙门正堂内,威仪肃穆。

“翰林院修撰林大人到——!”

通传声落,林向安稳步而入,趋前施礼:“下官林向安,拜见藩台大人。”

声清仪端,不卑不亢。

布政使微微颔首,看着眼前这袭青袍少年,不禁有些恍惚。

昔日一面之缘,未料此子竟能如此迅捷地蟾宫折桂,更难得的是年纪虽轻,却礼数周全。

他神色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。

二人就皇恩浩荡、浙省文运等话题相谈片刻。

布政使愈觉此子对答从容,言辞得体,全无新进官员的青涩之气。

林向安见气氛融洽,话锋稍转,语气诚挚:

“今日拜谒,除公务之外,尚有一件家事欲禀明大人。下官兄长不日将于杭城完婚,若蒙老大人得暇赐驾,实乃寒门殊荣。”

布政使拂须含笑:“此乃佳事。贤契放心,若无紧急公务,老夫定当亲往道贺。”

“多谢大人成全!”林向安郑重再揖。

时近午膳,布政使依礼开口:“林修撰初到杭州,若……”

林向安听出话外之音,立刻起身,恭敬拱手,适当打断了布政使的话。

“大人厚爱,下官感激不尽!”

他抢先一步,将感激之情坐实,随即话锋一转:

“只是下官奉命还乡,日程紧迫,午后还需至府学宫一行,委实不敢叨扰。待舍兄婚事毕,下官再专程向大人谢罪!”

布政使闻言非但不愠,反觉此子处事利落,便顺势笑道:“既如此,贤契且先忙,婚事老夫已记下。”

此番午时谒见,能够将叙话控制在礼仪所需的最短时辰。

这是林向安有意选择的时间。

如今先作口头相邀,待与李家议定后,再行正式帖请。

如今他一个翰林编撰,与地方大员维系得体之交就行,不必急于深结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