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3章 真正的大场面,要来了!(1/2)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四九城。
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办公大楼内,气氛肃穆庄重。
周首长开完一个冗长的内部会议,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。
他没有让秘书跟进来,而是亲手关上了那扇厚重的木门,将外面走廊里的一切喧嚣都隔绝开来。
办公室里很安静,只有老式座钟发出的轻微“咔哒”声。
空气中弥漫着他熟悉的味道,是文件柜里陈年纸张的墨香,混合着他惯抽的“中华”牌香烟的醇厚气息。
他走到宽大的办公桌后,没有立刻坐下,而是先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。
滚烫的开水冲入搪瓷缸,茶叶翻滚,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镜片后的双眼。
端着茶缸,他走到窗边,目光投向窗外那片灰墙碧瓦的古老建筑群。
脑海里,还在回响着会议上的争论声。
支持者认为这是国家能源战略的未来,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,是国之重器。
反对者的理由也同样充分:技术不成熟、投资巨大、安全风险不可控……每一个问题都尖锐而现实。
周首长心里清楚,这件事,单靠部里内部的协调和论证,不知道要扯皮到猴年马月。
想要让它以最快的速度,最强的力度推行下去,必须要有更高层面的,甚至是超越常规行政体系的力量来推动。
他需要一个“定海神针”。
想到这里,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。
放下茶缸,他回到办公桌前,略作思忖,然后伸出手,握住了那部红色的,没有拨号盘的电话机。
他拿起听筒,沉声报出了一个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。
电话线那头传来几声沉闷的“嘟嘟”声,片刻之后,一个略显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:“喂,哪位?”
“秦老,是我,小周。”周首长的声音不自觉地放低了,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。
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,随即传来爽朗的笑声:“哦,是小周啊。怎么,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?你这个大忙人,居然有空给我这个退休老头子打电话了?”
被称为“秦老”的老人,他是周首长曾经的老领导,更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导师。
“秦老,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。”周首长苦笑一声,“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,有件事,想请您老出山,帮着掌掌舵。”
“哦?”电话那头的秦老来了兴趣,“什么事能让你周大首长都觉得棘手?说来听听。”
周首长没有绕圈子,他知道老领导的脾气,最不喜欢的就是拐弯抹角。
他深吸一口气,将白杨的核电站计划,言简意赅地向秦老做了一个汇报。
他讲得很慢,很仔细,着重强调了这个计划对于国家未来能源安全、工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深远意义。
电话那头,秦老的呼吸声渐渐变得粗重起来。
当周首长说到,白杨有信心在两年内,让中国人用上我们自己设计、自己建造的核电站发出的电时,电话那头传来“砰”的一声,似乎是老人激动之下,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。
“两年!自己设计!自己建造!”秦老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,那是一种压抑了太久的渴望和期盼,“这个叫白杨的小同志,他真的敢这么说?他有这个底气?”
“秦老,我了解他。”周首长的语气无比肯定,“他从不说没有把握的话。他说能,就一定能!”
“好!好!好!”秦老一连说了三个“好”字,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,“我们搞原子***的时候,不也是一穷二白,什么都没有吗?”
“不也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,硬是把那玩意儿给捣鼓出来了!”
“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基础,还有了白杨这样敢想敢干的年轻同志,我们还怕什么!”
老人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金戈铁马般的气势:“定海,你放心!这件事,我管了!那些瞻前顾后、畏首畏尾的论调,让他们都冲我这个老头子来!我倒要看看,谁敢挡着国家前进的道!”
“我明天就去找几个老伙计聊聊!你把那份计划书,给我送一份过来,我要亲自看,一个字一个字地看!”
“谢谢您,秦老!”周首长激动地站了起来,眼眶有些发热。
他知道,有了秦老这句话,这盘棋,就活了。
“谢什么!我们这把老骨头,还能为国家再出点力,高兴还来不及呢!”秦老的声音恢复了平静,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愈发沉稳,“就这样,我等着你的材料。”
“是!”
挂掉电话,周首长感觉浑身的疲惫一扫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澎湃的干劲。
他立刻坐下,将白杨递交上来的那份厚厚的计划书重新拿了出来。
原始的计划书技术性太强,数据也过于繁杂,直接给秦老看,怕老人家一时难以消化。
他抽出几张稿纸,拧开自己的英雄牌钢笔,开始亲自动手,将计划书里的核心要点、战略意义、预期效益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策略,逐条进行整理和总结。
他要用最精炼、最直观的语言,为秦老呈现出一份清晰明了的“战略简报”。
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办公室里的灯亮着。
周首长时而奋笔疾书,时而停下蹙眉思索,稿纸上,墨迹淋漓,凝聚着他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深沉思考和殷切期望。
一个多小时后,一份条理清晰、重点突出的总结报告终于完成。
他仔细地检查了一遍,确认无误后,才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器按钮。
“小李,进来一下。”
年轻的秘书很快推门而入。
“首长。”
“把这份报告,还有这份原始计划书,拿去复印一份,要快。”周首长将两份文件递了过去,“另外,通知司机备车,我等下要出去一趟。”
“是,首长。”秘书接过文件,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去。
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。
周首长靠在椅背上,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,他知道,一场更高级别的博弈,即将拉开序幕。
而另一边,在城郊的研究所内,这场风暴的中心人物白杨,却对这一切毫不知情。
他刚刚完成了一组复杂的数据演算,放下了手中的钢笔,站起身,走到窗户前,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。
窗外,是研究所里的大片绿地,几株高大的白杨树在春风中摇曳着身姿,沙沙作响。
不远处,实验楼和办公楼里灯火通明,无数科研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。
这里是他一手打造的王国,是他实现所有梦想的起点。
他正静静地看着窗外,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。
“请进。”
门被推开,走进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,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,头发有些稀疏,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上还沾着几点油渍。
他是研究所材料部门的负责人,王建国,一个在金属材料领域浸淫了二十多年的老专家。
“所长,没打扰您吧?”王建国有些拘谨地问道。
“老王,来,坐。”白杨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沙发,亲自给他倒了杯水,“看你这满头大汗的,又遇到什么难题了?”
“还真是。”王建国也不客气,一屁股坐下,端起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杯,才抹了抹嘴。
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,“所长,您看这个。关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壁使用的锆锡合金,在高温高压和强辐射环境下,它的蠕变特性曲线,我们测算出来的数据,总和理论模型有那么一点点的偏差。”
他将笔记本递了过去,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。
“虽然偏差在允许的安全范围之内,但我们几个老家伙琢磨了半天,总觉得心里不踏实。这可是反应堆的心脏,不能有半点马虎。”
白杨接过笔记本,只扫了一眼,眉头就微微挑了一下。
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你们在进行热处理的时候,对冷却介质的流速和温度梯度,做过精确控制吗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