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科举放牛班,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> 第643章 殿试第十名

第643章 殿试第十名(1/2)

目录

那小太监带着卷子,由十多个小火者护送着离开了礼部。

众人心头却并没有完成工作后的轻松,反而自唐胄以下,不少人都隐隐觉得有事发生。

按照历年的规矩,晚上将三鼎甲的卷子呈送给皇帝,皇帝亲阅后会派人来礼部确定这三鼎甲的最终排序。

可是所有人一直等到三更,宫里却始终没有人过来。

唐胄虽然主持过两次会试,但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,他挪了挪屁股,朝一旁的韩鸾道:“首辅,这都已经三更了,是不是派人去宫门处问一问?”

韩鸾乐呵呵一笑:“不要着急嘛,说不定陛下被什么事情耽误了,距离明日去华盖殿还有一段时间,再等等,再等等。”

按照规矩,读卷之后的第二天清晨,读卷官都会汇集到华盖殿,内阁将昨晚皇帝钦点的三鼎甲抄在黄榜上呈送至御前,装模作样再让皇帝亲自审阅一下,走一个流程。

然后才将三鼎甲的试卷当着所有朝臣的面拆开,由会试的大主考从第一名状元开始宣读其人的姓名、籍贯。

最后,司礼监的太监将其郑重授予制敕房的官员,让他们将一甲三人的姓名用朱笔填在榜上。

这个榜才是民间俗称的“金榜”,因其榜示用黄纸裱裹两层而成。

众人是从三更等到了天边鱼肚白都出来了,可宫里那边依然什么消息都没有。

按理说,若是没有消息,大家继续再等着就是,可是自从英宗朝起,殿试读卷后第二天写榜,这已经成了规矩,皇帝又没派人来取消华盖殿朝会,大家只能顶着个熊猫眼洗漱一番后,朝华盖殿走去。

事实上,弘文帝之所以没有确定三鼎甲的名次,确实是他也在纠结。

通篇看完陈凡的策问,他不得不承认,陈凡这个人,才学过人,这么小的年纪能写出如此洋洋洒洒两万言,在不继烛的殿试,这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最关键的是陈凡对这道策问重视的态度。

领导最喜欢的下属是什么,未必是业务能力最强的那个,而是对自己,对自己的事情倾心奉献,灌注热情的员工。

很显然,在弘文看来,陈凡的文章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,他对皇帝的敬重,以及对大梁未来的期待。

再加上之前他已经从礼部秘密调来了陈凡的会试考卷,虽然皇帝本人是不习八股写作的,对于八股文的鉴赏能力也就一般,但他身边有来自内书堂的优等生。

他的那个贴身小太监魏然,机灵聪明,在内书堂时,就受到不少翰林院学士的表扬,甚至还有人说,这小太监魏然实在是可惜了,若不是幼年家穷,卖身入宫,不然,以他的灵性,未必不能考个秀才举人。

弘文很清晰的记得,那日魏然看完陈凡的卷子后,双手竟然微微发颤,他将那卷子轻轻放回御案,后退一步方才仰起脸来,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震撼和敬服。

“奴婢在内书堂时,也曾日夜苦读,自以为见识过不少锦绣文章。翰林院的先生们写的时文,奴婢也常在一旁伺候,略听得一些门道。”

“可这卷子……”魏然颤声道:“已非寻常科举制义,其笔力之雄健,见识之宏阔,格局之深远,奴婢……奴婢只觉如观泰山,如望沧海,竟生出几分不敢逼视之感。尤其是这破题、承题之处,如刀劈斧凿,直指本源,后面的起股、中股,更是层层推演,气象万千。”

弘文自己虽然不懂八股制义的格式,但文章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。

确实……

就是这样的文章,最后被定为会试九十七名,若说没有人刻意打压,他是不信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