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3章 徐述拜师(1/2)
放榜结束。
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放之陈凡一行,也是有喜有忧。
徐述再次落榜,心情十分沮丧。
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参加会试了,其实到了他这个年纪,若是能考中,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,可再蹉跎三年,他就三十多了。
在这个年代,三十多岁的人就可以自称“老夫”,在官场上就算顺风顺水,上升的空间也很有限。
而陈凡的堂兄陈轩则高中会试第六十九名,比陈凡的成绩还要好。
倒是老郑这个一群人中,平时看起来最不着调的这位,竟然高中第三十二名,属实是打了个翻身仗。
到五经魁时,祝咏本以为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。
谁知他竟然是《尚书》房的魁元。
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五经魁之一时,祝咏先是脸上一喜,随即转头看向陈凡。
陈凡也很无语啊,自己刚刚收下的学生,谁知最后竟然会试成绩比他这个当老师的还要高,这叫人情何以堪。
不过这种尴尬的时候,说得越多越尴尬,两人都默契的没有交流,反倒是同时安慰起了唯一落榜的徐述来。
这时候,会试的副榜也贴了出来。
没错,会试跟乡试一样,都是有副榜的。
不同的是,乡试的副榜更多的是安慰性质,可会试的副榜也是可以授官的。
只要家里有钱,走走关系,副榜举人照样可以当官。
只不过职位比起中了进士的举人比起来,就不是差了一星半点了。
若是家里没钱也想当官可不可以?
也行。
那朝廷就会给副榜进士直授学官。
当然成绩不好,又不肯花银子,得来的职位肯定不咋样就是了。
最后副榜出来,徐述的名字竟然在列。
众人为了安慰他,郑应昌道:“徐兄,能进副榜,说明你距离高中也就是下一科的事了!”
徐述苦笑摇头:“人都说【备卷】有个比喻,房荐巻叫【结胎】,主考取中比作【弄璋】,中了副榜叫【弄瓦】,备卷虽然留在礼部存档,但到头来往往不取,此便比作【半产】。”
“我好歹还有个弄瓦之喜,不错了,不错了。”
大家知道这时候劝徐述,根本就是无用功,这种事,还是要自己能放下才行。
陈凡见徐述面上一阵苦涩,于是拉着他走到人少些的地方道:“徐兄,将来作何打算?”
徐述沉吟片刻,叹了口气道:“大家都说,能不能中进士,那是命里面带来的。想我十多年前考中举人,当时也是风华正茂的年纪,可连连在会试折戟,说实话,我已经有些厌了,回去之后若是不出意外,应该是闭门读书自娱罢了。”
他虽然这么说,但陈凡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不甘。
其实这也很好理解,他是徐家大房,身上挑着祖上状元的荣光。
如今,徐怙也考中了举人,他的压力很大。
不错,徐家兄弟两虽然兄友弟恭,他也很期盼弟弟能考中进士。
可到时候弟弟一支若是发达了,他身为嫡房又如何自处?
两家因为地位的悬殊,到时候妯娌间会不会产生抵牾。
他之前就想了很多。
最终只化为沉沉的一声叹息:“还是怪我自己不争气啊。”
说罢,他用艳羡的目光看向陈凡,以及远处谈笑风生的陈轩等人,脸上的失落之色更加明显:“说心里话,我现在真有点【我未成名卿未嫁,可能俱是不如人】的不甘。”
这首诗是唐代罗隐的《赠妓云英》,罗隐一生怀才不遇。
他“少英敏,善属文,诗笔尤俊”(《唐才子传》),却屡次科场失意。
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,十分潦倒。
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,路过钟陵县(今江西省进贤县),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