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1章 二甲吊车尾的名次(2/2)
但大家没有想到的是,陈凡只考了个二甲的吊车尾。
大梁天监、弘文两朝,会试录取人数大抵在三百人左右。除了一甲前三,二甲一般有100人出头,陈凡考了第九十七名,若是按照惯例,就算殿试上,皇帝对他青眼有加,那也不会将他的名次抜得太高。
这个度,将会以能不能进翰林院为准。
既然唐胄将他的名次挂在二甲的吊车尾,那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——他陈凡还没有进入翰林院的水平。
可是……
陈凡的极乐寺“一战”,名动京师,在场所以考官,几乎都是进士出身,对于那场讲会,大家或多或少都是听过的。
甚至如叶宏等人,还将别人抄录的那日陈凡所讲,拿回家细细揣摩。
就这样一个让他们都感觉汗颜的年轻人,最后竟然只能在二甲、三甲中间徘徊。
没错,若是殿试一不小心,这陈凡可就真就沦为三甲了。
会试考试,一甲二甲三甲,说起来都是进士,但那区别可就大了。
用现在人的话,一甲进士及第,那就是朝廷的“超级精英计划”,类似于今天的【zy选调生】或者【天才计划】,直接进入国家最高人才培养机构翰林院,担任修撰【状元专属】,或者编修【榜眼、探花】。
这种情况,他们的前景最为光明,是未来的大学士、各部尚书的重点培养对象,甚至在民间也有【储相】的称呼。
他们晋升速度极快,社会地位极高,无比荣耀。
到了二甲进士出身,这只能说是“精英快车道”了。
排名从第四名开始,到一百多人不等。
等到二甲,就不能直接进入翰林院了,但有一次额外的考试——朝考来参加选拔。
其中表现优异的人,通常会被授予六部主事或者地方知县等职位,起点同样很高。
到了三甲同进士出身,那就是天才中的普通毕业生了。
他们排名在二甲之后,是进士群体中人数最多的。
而待遇嘛,“同进士”就是“与进士出身相同”,但实际上地位不说比之一甲,就是比二甲都低人一等,他们一般没有资格参加朝考竞争“庶吉士”。
等考完后,他们就会被授予地方官职,比如知县、府学教授等位置,起点比较低,虽然也能通过后期努力升职加薪,但想要进入大梁的权利核心,难度要比一甲、二甲出身的人大得多,而且在同为进士出身的官员中,常常面临一甲、二甲出身之人的歧视。
所以,圈子都是人为划定的,你举人授官,进士瞧不起你,等你考中了进士,一甲二甲又瞧不起三甲。
所有人都在为陈凡的名次扼腕叹息。
当然,更多人的人心里嘀咕起来,这陈凡看来,不过是虚有其表、名不副实啊。
名头这般大,最后却只考了个二甲吊车尾。
只有叶宏缓缓松了口气,伯父看来还是没把事情做绝。
若是真把陈凡的名次定为三甲末,那他舅太失望了。
在叶宏看来,进不进翰林院便也罢了,这个成绩,普通人应该很满足了吧。
PS:籍贯中,具庆下的意思是父母双亲都健在,考生在父母的福荫之下。
具就是全部,庆就是喜庆,下是谦辞,指在……之下,表示自己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。
除了具庆下,还有严侍下,就是父亲健在。严是父亲的代称。
还有慈侍下,就是母亲健在。
最后就是永感下,即父母双亲都已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