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穿越大秦,始皇求我做女帝 > 第543章 伐楚之名2

第543章 伐楚之名2(2/2)

目录

第二封信,则是写给边境“秦楚经济开发区”的秦国主事官员萧何,萧何心思缜密,长于经济民政,且对赢无忧的意图有着超乎常人的领悟力,是她精心选拔并安插在此关键位置上的。在这封密信中,赢无忧的指令清晰、具体且环环相扣:

一、 维持蔗价,限量收购,分化阶层: 不再采取过去那种普遍大幅提价的策略,而是维持一个相对稳定且对大户而言仍“有利可图”的甘蔗收购价格。

但同时,明确宣布“择优收购”或“限量收购”,制造一种“并非有钱有蔗就能卖得出”的稀缺感和竞争态势。

此举旨在精准 targetg 那些与楚国贵族、官吏关系密切的大庄园、大农户。他们往往拥有一定的存粮或能从贵族渠道获得粮食配给,为了维持优渥的生活和利润,他们会利用权势,继续甚至扩大甘蔗种植,挤占本可用于粮食生产的优质土地和劳动力。而普通农户,在生存压力下,本就无力也无心种蔗,此政策对他们影响相对较小,从而巧妙地在楚国上层与底层之间制造出利益分歧和潜在矛盾。

二、 紧缩粮供,制造恐慌,激化矛盾: 以“关中粮仓需进行大规模清查盘点以备战需”、“通往经济区的漕运主干道因夏季山洪需进行为期数月的修缮”等借口,大幅减少,乃至阶段性暂停在经济区向楚国方面出售平价粮食。

同时,动用安插在楚国的细作和经济区内亲秦的楚国商人,暗中散布恐慌性消息:“楚国朝廷腐败无能,已彻底得罪蜀地,外援粮食渠道完全中断!”、“秦国境内亦需储备军粮,经济区这点平价粮即将彻底断绝,日后一粒也无!”

并刻意强调,以往这点微薄的“恩惠”,也仅有经济区附近那几个县的楚民,因地利之便才能享受到。此计旨在激化楚国地域之间的矛盾,让那些身处内陆、饱受饥荒折磨的百姓,对能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边境县邑,以及对此消息封锁、无力统筹的楚国朝廷,产生强烈的嫉妒、不满与怨恨。

三、 引导民怨,塑造舆论,锁定矛头: 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和萧何的运作能力,通过多种渠道,在楚国民间大肆宣扬:

· 楚国顶级贵族在灾年依旧穷奢极欲,其粮仓堆满陈粮却不肯平价售予百姓,甚至趁机囤积居奇。

· 详细渲染楚国朝廷如何背信弃义,苛待蜀地贵族,导致最后的外部粮援也彻底断绝的“经过”。

· 重点散播“楚国官府刻意隐瞒边境经济区尚有少量秦粮售卖之真相,只为保障他们自身及周边亲信区域的供应,任由内陆广大百姓自生自灭”的“内幕”。

将楚国百姓的所有苦难、饥饿与愤怒,精准地引导向腐败无能、只顾私利的楚国贵族阶层和昏聩的楚王朝廷,而非秦国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