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3章 伐楚之名2(1/2)
“哦?”秦王眉梢微挑,来了兴致,“楚人如何背约?如今楚国虽困顿,但据寡人所知,他们在经济区尚算安分,未敢公然挑衅。莫非嘉阳已有良策,能让其自露破绽?”
赢无忧的眼中闪过一丝与她年龄绝不相称的、洞悉人性与局势的睿智光芒,她微微颔首,成竹在胸:“父王,楚国之困,非在肌肤,已入膏肓。其内部粮荒严重,又南征百越失败,损兵折将,国力空前虚弱。
如今不过靠诓骗、压榨蜀地残存贵族勉强供粮,以及我经济区那点杯水车薪的平价售粮,而苟延残喘。此乃沙上堡垒,看似仍有形貌,实则内部早已千疮百孔,一推即倒。只需稍加引导,其内部积压的矛盾——贵族与平民、中央与地方、军队与百姓——必会猛烈爆发,逼使其做出不智之举,自取灭亡。请父王给儿臣些许时日,必为父王,为大秦,取来这堂堂正正之‘伐楚之名’!”
秦王凝视着女儿,殿内再次陷入那种令人窒息的沉寂。只有那铜漏,不疾不徐地滴答作响,仿佛在冷静地权衡着这位年幼公主话语中的巨大能量和深远影响。终于,秦王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决断,他轻轻“嗯”了一声,算是给予了最终的默许和授权。
“准。寡人便看看,嘉阳如何为寡人,为大秦,取来这‘伐楚之名’。一应人员物资,皆可调配。寡人等着你的好消息。”
回到公主府,屏退左右,赢无忧并未急于行动,而是先站在窗前,冷静地梳理着思绪。
楚国已至强弩之末,这是共识。但如何让这匹疲惫的骆驼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,并且这根稻草要看起来是楚国自己捡起来放在背上的,这就需要极其精妙的算计。
在楚国已严重缺粮的背景下,简单粗暴地再次大幅提高甘蔗收购价,逻辑上已难以成立——饥肠辘辘、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农民和普通民众,首要考虑的是活命,而非利润。但楚国的困境,恰恰给了她更隐蔽、更精准的操作空间。
她走到书案前,铺开质地细腻的白纸,提起那支特制的、较轻盈的毛笔,蘸饱了墨,开始书写。她要写给两个人,布局两方。
第一封信,是给远在百越之地的兄长扶苏。信中,她首先真挚地赞赏了兄长联百越、破楚军的赫赫功绩,肯定了他的仁政在百越取得的成效。
接着,她分析局势,指出楚国兵败,南部边境兵力空虚,士气低落,正是持续施压、巩固百越联盟战果的良机。
她建议扶苏,可以“保护商路免受楚军溃兵骚扰”、“清算旧日楚军入侵之仇怨”等名义,指挥百越联盟对楚国南部边境进行更频繁、更具威慑力的武装巡弋和小规模、低强度的军事骚扰。目的不在于攻城掠地,而在于持续不断地给楚国放血,加剧其南部边境的军事压力和恐慌情绪,牵扯其本已捉襟见肘的兵力,使其首尾难以兼顾。
这步棋,是持续给楚国制造外患,让其疲于奔命,无暇安心处理内部危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