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6章 吐蕃归附盟约(2/2)
双方坐定后,柴进开门见山:“大乾一统天下,乃天命所归,吐蕃若愿归附,大乾必以诚心待之;但若仍存独立幻想,谈判便无从谈起。”
这句话,为整场谈判定下了“一统为前提”的基调。
第一个焦点:吐蕃的归属问题。
吐蕃使者起初试图模糊“归属”概念,提出“吐蕃自治,向大乾称臣”的方案。
柴进当即引经据典,从汉朝张骞通西域时吐蕃与中原的联系,说到唐朝文成公主、金城公主入藏,再到前宋与唃厮啰的盟约:“自古以来,吐蕃便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如今大乾一统,吐蕃归位,不过是回归历史正轨。”
他还拿出历代中原王朝对吐蕃的册封文书、汉藏通商的古钱币,一一摆在使者面前。
使者们看着这些证据,又想起沿途所见的大乾国力,最终放弃独立幻想,认同“吐蕃是大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这一核心原则。
第二个焦点:吐蕃的制度与宗教信仰。
这是使者们最为关心的议题,生怕大乾会废除吐蕃制度、禁止藏传佛教。
柴进早有准备,当场承诺:“大乾将维持吐蕃现行的部落制度暂时不变,尊重百姓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,寺庙的财产一律予以保护,绝不干涉吐蕃内部日常事务。”
但同时,他也提出了改进要求:“寺庙不得擅自举行血祭,不得伤害无辜百姓;吐蕃现行的农奴制,需逐步取消,农奴可获得人身自由,大乾会协助他们分得土地。”
对于这些要求,使者们经过商议后表示认同。
第三个焦点:大乾军进驻吐蕃。
柴进提出,“为维护天下统一与吐蕃治安,大乾军必须进驻吐蕃”。
这让使者们有些顾虑,担心军队会骚扰百姓、干涉头人事务。
柴进当即承诺:“进驻部队将严格遵守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,学习吐蕃习俗,不擅闯民宅,不打扰头人正常事务,仅负责打击分裂势力、维护交通要道安全。”
他还举例说明大乾军在玛尔敢“不扰百姓、助民劳动”的事迹,让使者们放下顾虑,最终同意驻军要求。
谈判过程中,双方虽有分歧,却始终保持理性沟通。
关键在于,谈判过程中,大乾的军势就没有停止过步伐,若是再不谈下来,怕是也就不用再谈了!
柴进耐心解答使者们的疑虑,对合理诉求一一记录,承诺上报姜齐后予以落实。
使者们也积极传达吐蕃上层的想法,不再固执己见。
经过多轮深入沟通,双方最终达成全面共识,拟定了《吐蕃归附盟约》,待溪赊罗撒确认后,落下大印,便可正式签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