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罗刹国鬼故事 > 第525章 逆走的怀表

第525章 逆走的怀表(1/2)

目录

冬日的寒风裹挟着雪粒,抽打着灰蒙蒙的砖墙与歪斜的木屋,仿佛要刮掉每一寸残存的暖意。德米特里·沃洛科夫就住在这座城市边缘,卡纳维诺区一间破败公寓中。这公寓曾是沙皇时代富商的仓库,如今却成了贫民窟的象征——屋顶漏着风,墙皮剥落如鳞片,炉膛里常年只燃着几根捡来的枯枝。德米特里是小学教师,月薪少得可怜,连黑麦面包都买不饱。然而他身上却背负着罗刹国最致命的三种悲剧:人穷而情深,家贫而志高,势单而心善。这三重枷锁,像伏尔加河底的淤泥,无声无息地将他拖向深渊。

德米特里的“情深”对象是尤利娅·彼得罗娃,一位来自伏尔加格勒富商家庭的音乐教师。她住在河对岸的贵族区,窗台上总摆着新鲜的玫瑰,裙摆上沾着琴房的松香。德米特里每日步行穿过结冰的伏尔加河支流,只为在放学后远远看她一眼。他口袋里揣着攒了半年的卢布——只够买一小束野菊——却从未敢递出。他总在日记里写道:“爱是灵魂的圣餐,岂能以铜臭玷污?”可这“圣餐”却让他夜夜失眠,胃里空荡如废弃的仓库。他穷得连冬靴都裂了口,却把最后半块面包塞给街角的流浪狗,自己嚼着冻硬的树皮。人穷而情深,情越重,心越空,像被掏空的桦树,只剩一个摇摇欲坠的壳。

他的“志高”更显荒诞。卡纳维诺区的居民大多在码头扛麻袋,或去喀山的工厂讨生活,可德米特里却坚信自己是“精神贵族”。区委会送来救济粮时,他挺直瘦削的脊梁拒绝:“真正的罗刹人,宁可饿死也不舔食嗟来之食!”邻居伊万·西多罗夫笑他:“德米特里,你连煤渣都咽得下去,还装什么彼得大帝?”他涨红了脸,搬出普希金的诗句:“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……”可纪念碑?他的“纪念碑”是漏风的墙洞里糊着的旧报纸,上面印着列宁的语录,却遮不住隔壁醉汉的咒骂。家贫而志高,志越昂,路越窄,像雪地里自以为高贵的狐狸,每一步都陷进更深的泥淖。

最致命的是他的“心善”。邻居玛利亚的孩子病了,他典当了父亲留下的银怀表去抓药;码头工人费多尔被解雇,他借出最后几枚硬币,自己却饿得头晕眼花。尤利娅曾嘲讽:“德米特里,你像伏尔加河的浮萍,自己都沉了,还妄想托起别人?”他憨厚地笑:“罗刹人的手,本该互相温暖。”可温暖换来的只有背叛:玛利亚的儿子痊愈后,却偷走了他仅剩的毛毯;费多尔用借来的钱买了伏特加,醉醺醺地踢翻了他的炉火。势单而心善,善越滥,伤越深,像雪原上独自舔舐伤口的狼,血流尽了,才发现四周只有豺狗的冷笑。

这三种悲剧在德米特里身上拧成一股绳,勒得他喘不过气。他常站在伏尔加河畔,看浑浊的河水裹挟着冰碴奔涌,心想:或许河水能带走这该死的尊严。可河水只带回更冷的风。

那年深冬,寒流像铁钳般锁住下诺夫哥罗德。一个雪夜,德米特里从学校回来,靴子灌满了雪水,脚趾冻得发黑。他拐进卡纳维诺区一条叫“鬼胡同”的窄巷——这名字并非虚传,巷子两旁是倾颓的木屋,窗户黑洞洞的,像骷髅的眼窝。风在屋檐下呜咽,竟似人声:“穷鬼……情深……志高……心善……”德米特里摇摇头,以为是饿昏了头。突然,巷子深处亮起一点幽绿的光。

一个老人坐在雪地里,裹着破旧的熊皮袄,脸藏在兜帽阴影中,只露出枯枝般的手指。他面前摆着一台老式留声机,唱针划过唱片,发出刺耳的杂音:“罗刹国的悲剧啊……穷得叮当响,心却比金子沉;家徒四壁,骨头却比钢硬;自己摇摇欲坠,还妄想扶起全世界……”德米特里本想绕开,可老人沙哑的嗓音像钩子:“年轻人,你身上缠着三根绞索,自己却看不见?”德米特里一愣,老人掀开兜帽——那张脸竟没有五官,只有一片平滑的苍白,像被雪抹去的窗玻璃。

“我是伏尔加河的守夜人,”老人说,声音像冰层下水流的呻吟,“你每犯一种罪,河底就多一具尸骨。”他递来一块铜怀表,表面刻着扭曲的古罗斯符文,“拿着,时间会告诉你真相。”德米特里想拒绝,可怀表已塞进他冰凉的掌心。老人突然化作一缕黑烟,钻进留声机。唱片“咔嚓”一声裂开,杂音变成凄厉的哭嚎,又戛然而止。雪巷重归死寂,只有德米特里的喘息在寒风中凝成白雾。他低头看怀表:指针竟在逆时针旋转。

从此,下诺夫哥罗德的日常开始扭曲。怀表成了德米特里的影子——他上课时,指针狂跳,一节课缩成五分钟,孩子们尖叫着消失;他啃树皮时,时间却拉长如胶水,饥饿感被无限放大,仿佛胃里有刀在绞。更诡异的是,伏尔加河的冰面下总传来咚咚声,像有人在敲棺材板。卡纳维诺区的居民说,半夜看见德米特里的影子脱离身体,在雪地上独自游荡,影子没有脸,却举着怀表。

德米特里试图用“心善”驱散恐惧。他听说码头工人集体病倒,立刻跑去送热汤——那是他用最后半块面包换的。可刚到码头,费多尔那伙人却围住他,眼珠通红:“穷酸教师,你的汤里下毒了吧?兄弟们喝了全吐血!”德米特里百口莫辩,怀表指针疯转,他眼睁睁看着费多尔挥拳打来,时间却慢得像冻河,每一秒都延长了痛苦。拳头落下时,他竟听见冰层下的声音:“势单而心善……善是刀,先割自己喉……”鼻血溅在雪地上,红得刺眼。他踉跄逃回公寓,发现门锁被撬,玛利亚带着孩子搬空了他仅有的面粉袋,只留下一张纸条:“善人,接着施舍吧!”墙上的旧报纸被撕碎,露出后面潮湿的霉斑,像一张狞笑的脸。

“情深”的伤口更甚。他鼓起勇气约尤利娅在伏尔加河畔散步。她裹着貂皮大衣,呵出的白气都带着香水味。“德米特里,”她轻笑,高跟鞋踩碎薄冰,“你总说爱是圣餐……可圣餐能填饱肚子吗?”她指向对岸灯火通明的伏尔加格勒,“我父亲说,罗刹国只敬佩强者。你连靴子都破了,还谈什么灵魂?”德米特里指着怀表想解释,指针却突然停摆。尤利娅瞪大眼睛:“这鬼东西……它在倒流!”话音未落,河风卷起她的围巾,竟缠住德米特里的脖子——时间错乱中,围巾像活蛇般收紧。他窒息时,听见冰层下低语:“人穷而情深……情是锁,锁死活人命……”尤利娅惊慌地扯开围巾,却啐了一口:“疯子!别脏了我的手!”她踩着冰碴离去,背影融入伏尔加格勒的霓虹。德米特里跪在冰上,怀表滴着血——他的血。

“志高”的傲骨被碾得粉碎。区委会再次送来救济包,这次是过冬的煤块。“德米特里,收下吧,”老委员叹气,“别学那些死要面子的贵族!”德米特里本能地挺直腰,可怀表突然发烫,指针逆冲,他竟看见自己五岁时在喀山的雪地里——父亲饿死前,把最后一块黑麦面包塞给他,自己啃树皮。幻象中,父亲的声音在冰下回荡:“家贫而志高……志是坟,埋掉后来人……”德米特里跪倒在雪地里,哭喊出声:“我错了!我该要煤的!”可骄傲已刻进骨髓,他仍推开救济包。当晚,炉火熄灭,寒风从墙洞灌入。他裹着破毯子发抖,听见邻居伊万隔墙骂:“蠢货沃洛科夫!伏尔加河的冰都比你懂进退!”屋外,雪片敲打窗棂,像无数细小的拳头。

恐惧如雪崩般压来。卡纳维诺区开始流传:德米特里被“河鬼”缠身。孩子们不敢靠近他的公寓,说窗玻璃上总映出无脸人影。伊万·西多罗夫醉醺醺地贴告示:“小心沃洛科夫!他偷走时间!”德米特里走在街上,行人纷纷躲避,仿佛他带着瘟疫。只有怀表忠实地逆流——它成了他唯一的“朋友”,可这朋友每滴答一声,就剜掉他一寸生机。他梦见自己沉在伏尔加河底,河床上堆满骷髅,每个骷髅都握着逆走的怀表,眼窝里爬出冰虫。最恐怖的是,骷髅们齐声念诵:“三重绞索……三重绞索……”他惊醒时,发现枕头湿透,不知是雪水还是冷汗。

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,敲门声响起。德米特里以为是邻居求助,颤抖着开门——门外站着尤利娅,貂皮大衣沾满雪,脸色惨白如纸。“德米特里……救我!”她跌进来,浑身发抖,“父亲破产了……伏尔加格勒的房子被没收……他们说我是‘剥削阶级的蛆虫’……”她扑到德米特里怀里,泪水滚烫,“只有你还……还当我是人……”德米特里浑身僵硬。怀表在口袋里发烫,指针疯转。他该推开她——她曾践踏他的尊严;可“心善”的本能让他脱下唯一完好的衬衫裹住她。“尤利娅……”他声音嘶哑,“伏尔加河会收留我们……”她抬起泪眼,突然诡异一笑:“你真傻,德米特里。我父亲卷款逃去喀山了,我来是想偷你最后的硬币。”她猛地推开他,抓起桌上仅有的三枚卢布,冲进风雪。门“砰”地关上,怀表“咔”地停摆。德米特里呆立原地,冰层下的声音清晰如刀:“情深喂豺狼,志高断脊梁,心善饲虎狼……罗刹国的悲剧,你全占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