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3章 草木皆兵(2/2)
他们走街串巷,挨家挨户地劝说,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个人。
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,肥乡县的城防建设取得了显着的进展。护城河被引满了水,波光粼粼,宛如一条黄色的丝带环绕着小城。河水奔腾不息,发出哗哗的声响,仿佛在诉说着肥乡县百姓的决心。
城墙上,旗帜飘扬,守城的士兵们严阵以待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。
与此同时,魏县乡兵也在离肥乡县东南二十五里的安儿寨扎营。安儿寨位于一片开阔的平原之上,四周地势平坦,视野开阔。
这里是肥乡县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,也是清军进攻肥乡县的必经之路。魏县乡兵的到来,如同一只隐藏在暗处的利箭,与肥乡县形成了犄角之势,随时准备对清军进行夹击。
然而,肥乡县究竟有多少乡兵乡勇,却成了一个难以确定的谜团。由于当时的记录并不完善,笔者在查阅资料时,未能查到具体的数据。
但可以想象,在那危急存亡之秋,肥乡县的百姓们纷纷响应号召,拿起武器,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防御力量。
他们或许是朴实的农民,或许是勤劳的工匠,但在国家和家乡面临危机的时刻,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,成为了保卫家园的勇士。
十一月三十日,这是一个令肥乡县百姓们刻骨铭心的日子。清军如同汹涌的潮水,浩浩荡荡地到达了肥乡县境。他们身着铠甲,骑着骏马,手中挥舞着长刀,气势汹汹地朝着小城逼近。
千总郭嘉梁、带着旧店刘儿寨的乡兵们,如同英勇的卫士,早早地在清军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。
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平原,视野开阔,但也没有太多的遮蔽物。乡兵们隐藏在路边的草丛和树林中,静静地等待着清军的到来。当清军的先头部队进入埋伏圈时,一声令下,乡兵们如猛虎般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。
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,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刀光剑影,喊杀声震彻云霄,鲜血染红了大地。
尽管乡兵们装备简陋,训练不足,但他们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,顽强地抵抗着清军的进攻。
清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,一时间阵脚大乱。在乡兵们的英勇阻击下,清军的进攻步伐被延缓了。
十二月初二日,清军调整了战略,试图从崔家庄河口突破防线。崔家庄河口,水流湍急,两岸是茂密的树林和陡峭的河岸。
这里是肥乡县的一道天然屏障,也是清军进攻的难点之一。主簿王来章亲自带领着内丁常来旺、操官王良栋等乡兵,在这里严阵以待。
当清军的骑兵来到河口时,他们发现河水汹涌,难以渡河。于是,清军试图寻找浅滩,强行渡河。王来章见状,立即指挥乡兵们用弓箭进行射击。箭矢如雨般落下,射向清军的骑兵。清军纷纷落马,惨叫连连。
清军不甘心失败,组织了多次冲锋,但都被乡兵们顽强地击退。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,乡兵们充分发挥了地形优势,利用弓箭和河水,有效地阻挡了清军的进攻。
十二月初三日,清军次发动了进攻。他们兵分多路,试图从不同的方向突破肥乡县的防线。路家堡河口、西南庄张儿寨西韩等庄、唐家曈辛安镇贾北堡、风火村刘家寨、杜家堡等村,都成为了战斗的焦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