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纠察特种兵,全军通报范天雷! > 第564章 不起眼的警报器

第564章 不起眼的警报器(1/2)

目录

然后,是三座房屋。

它们,呈一个品字形,分布在了望塔的周围。这些房屋,看起来,异常坚固,墙体,似乎,是用山石和混凝土,混合砌成的,上面,还涂着一层与周围环境颜色相近的、斑驳的迷彩。屋顶,是平的,上面,同样,堆砌着沙袋工事, 形成了一个个简易的、朝向不同方向的火力点。

房屋周围, 也有沙袋工事, 它们,像一条条蜿蜒的、黄褐色的蟒蛇,将三座房屋,紧紧地,连接、包裹了起来。几个士兵, 穿着与这片丛林颜色一致的迷彩服,背着枪,在工事间, 漫不经心地,走动着。他们,有的,在抽烟,有的,在说笑,看起来,相当放松。

林泰仔细地,观察着每一个细节,他的大脑,如同开启了录像功能的摄像机,将眼前看到的一切,都忠实地,记录、分析、储存。

发现这个据点的防守,比他预想的,要严密得多。

除了那些明显的工事外,房屋周围,还布置了一圈圈、纵横交错的铁丝网。 这些铁丝网,比他们在山脚下遇到的那道,要复杂得多,甚至,在某些关键的路段,还挂着一些小小的、不起眼的警报器。

据点的入口处,设有路障, 是用几棵被砍倒的、巨大的树干,和几个装满了沙土的汽油桶,搭建而成的。路障后面,还隐约,可以看到一挺重机枪的、黑洞洞的枪口。

但,最让林泰感到心惊的,还不是这些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, 在那三座房屋的屋顶上,除了沙袋工事外,还竖立着密密麻麻的、各种型号的天线。

据点的天线数量很多, 有的,是细长的、鞭状的全向天线;有的,是锅状的、定向的卫星接收天线;还有几根,是他从未见过的、造型奇特的矩阵天线。

这意味着,这里的通讯设备,很齐全, 甚至,可以说是,强大到了一个奢侈的、不合常理的地步!

蒋小鱼悄悄移动到另一个角度,用望远镜观察据点的后方。

很快,他的瞳孔,猛地,收缩了一下。

他看到,在据点主建筑的后面,有一片被刻意,用迷彩网和天然植被,进行过伪装的区域。如果不是从这个刁钻的角度,仔细观察,几乎,不可能发现它的存在。

那里,有一个隐蔽的停车场。

停车场里,停着两辆刷着丛林迷彩的军用吉普,和一辆车顶上,架着一个巨大的、如同“锅盖”般的卫星天线的通讯车。 那辆通讯车,车身,异常厚重,侧面,还伸出几根粗大的、黑色的电缆,像章鱼的触手一样,深深地,插入了旁边那栋最大的、应该是主指挥室的建筑墙体内。

这个发现,如同一块沉重的砝码,被重重地,加在了林泰之前的那个判断之上。

这,进一步证实了,这里,可能——不,是绝对——是个指挥所。

吉普车,代表着,这里,驻扎着有资格,乘坐它们外出的指挥官。而那辆专业的、明显是经过特殊改装的卫星通讯车,则彻底,暴露了这个据点,那远超普通军事据点的、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指挥能力。

蒋小鱼,没有发出任何声音。他只是,伸出右手,在自己的身后,对着林泰的方向,极其隐蔽地,比出了两个手势——“车辆”、“三”。

这是他们小队,预设的情报传递密码。简单、高效,不会暴露目标。

林泰,看到了。

他的心中,没有丝毫的波澜。这个结果,完全,在他的预料之中。

他的目光,转向了另一侧。

何晨光,因为腿伤, 实在不便于,进行大范围的、需要极高身体控制能力的潜行移动。

他,没有动。

他,留在原地, 像一尊沉默的、与大地融为一体的雕塑,负责对整个据点的入口方向,进行不间断的、最严密的监视。 他的那双眼睛,此刻,就是一架最高精度的、带有自动锁定功能的瞄准镜。

入口处那挺重机枪的位置、机枪手的数量、路障的薄弱环节、哨兵换岗的规律……所有这些动态的、稍纵即逝的信息,都被他,一一捕捉,然后,在他的脑海中,进行着快速的、冷静的分析和建模。

他,是这支尖刀小队,最锋利的“矛尖”。

即使,现在,这根“矛杆”——他的腿,出现了损伤,但这,丝毫,不影响他“矛尖”的锐利。一旦,战斗打响,他会在第一时间,用最精准的子弹,敲掉敌人最关键的、防御最严密的目标。

而展大鹏,则如同林泰的影子一般,在他做出判断的瞬间,就已经,开始了行动。他,选择了与蒋小鱼,完全相反的方向,悄悄地,绕到了据点的东侧。

他的任务,是寻找一个更好的、可以俯瞰整个据点全貌的观察位置。

他,是小队的“鹰眼”,负责,构建起最完整的、立体的战场态势图。

时间,在众人沉默而高效的协同侦察中,无声地,流逝。

阳光,越来越炽烈。

丛林里的温度,开始,迅速升高。潮湿的空气,变得,有些粘稠、闷热,吸入肺里,都带着一股沉甸甸的、令人烦躁的感觉。

林泰的额头上,也开始,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但他,仿佛,丝毫,没有感觉到。

他,依旧,一动不动地,趴在那里,如同一个最冷静、也最残忍的数学家。

林泰,在心里, 默默地,计算着据点内的守军人数。

这是一个复杂的、需要基于各种不完整信息,进行概率推演的数学题。

他,开始,分解变量。

变量一:可见兵力。

了望塔上,一个固定哨。入口处,一个双人重机枪组。工事之间,有三个流动的巡逻哨。总共,是六个人。

变量二:潜在兵力。

门口,有站岗的。那几栋建筑里,就必然,有负责通讯的、负责情报分析的、负责后勤的,甚至,是负责指挥的军官。根据建筑的规模,和刚才那辆补给卡车的运载量,他可以,大致推算出,房屋内部,应该,容纳着一个排级单位的兵力。

变量三:预备兵力。

那两辆吉普车,通常,是四人一组。这,可能,是一个随时可以出动的、快速反应小组。

从可见的哨兵和巡逻兵来看, 暴露在外的,至少,有六名战斗人员。不,刚才,他又看到一个从房间里出来,去上厕所的。那就是七个。这个数字,在不断地,动态变化。林泰在心里,默默地,记下了每一个出现过的、不同的人脸。

经过了长达十分钟的、不间断的观察,他基本可以确定,据点外围的、可见的常驻兵力,应该,在十人左右,分为固定哨和巡逻队,彼此,形成交叉火力,互为犄角。

考虑到房屋内,可能还有负责通讯、情报、指挥和后勤的人员, 以及,正在休息的、轮换下来的战斗人员,那么,总人数, 绝对,不会低于一个加强排。

可能,在三十人左右。

林泰,在自己的脑海中,得出了一个冰冷的、残酷的数字。

三十人……

而且,是据守着坚固工事、拥有重火力、并且,很可能,装备精良的三十名职业军人。

这,对他们区区五个人来说, 即使是偷袭,也绝对,是个不小的、 甚至,可以说是,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。

张冲, 如同幽灵般,悄无声息地,凑了过来。他伸出一只蒲扇般的大手,轻轻地,拍了拍林泰的肩膀。

林泰的身体,没有丝毫的颤动。他知道,这不是警报,而是提醒。

张冲的手,没有收回,而是,伸出食指,极其缓慢而稳定地,凌空,点了点。他先是,指了指那座高耸的了望塔,然后,又分别,指向了入口处的那挺重机枪,以及,屋顶上,那两个呈掎角之势的、用沙袋垒成的机枪巢。

林泰的目光,跟随着他的指引。

他瞬间,就点头表示明白了张冲的意思。

这个五大三粗的、平日里,看起来,有些冲动鲁莽的汉子,在战场嗅觉和火力配置的理解上,有着一种近乎野兽般的、可怕的直觉。

他,点出了这个据点,防御体系的“骨架”。

那,是一个完美得,足以写进任何一本军事教科书的、经典的“三角交叉火力”防御模型。

了望塔,是制高点。它,可以,俯瞰整个战场,为

入口处的重机枪,是正面“铁闸”。它,可以,封锁住唯一一条,可供车辆和大规模人员,进入据点的道路。任何试图,从正面强行突入的敌人,都将在瞬间,被它那狂风暴雨般的弹幕,撕成碎片。

而屋顶上的那两个机枪巢,则是致命的“两翼”。它们,不仅,可以,与正面的冲击 newpage 机枪,形成交叉火力,彻底,封死正面所有的进攻角度,更可以,居高临下,压制住来自丛林侧翼的、任何可能的渗透。

这三个点,组成了一个稳固的、几乎没有任何射击死角的等边三角形。任何一个点,受到攻击,另外两个点,都可以,在第一时间,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。

据点的机枪位置,布置得,很专业。专业到了,让林泰,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的地步。这,绝对,是出自一个精通阵地防御的、高手的手笔。它们,就像三只睁着眼的、嗜血的独眼巨人,彼此守望,形成了交叉火力网, 将整个据点,都笼罩在了一片死亡的阴影之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