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9章 医改深水(1/2)
皇帝力排众议,乾纲独断,医改的旨意如同惊雷,震动了整个大庆的医疗体系。
旧有的藩篱被强行打破,新的架构开始搭建,但这其中的艰难与阻力,才刚刚开始显现。
组建太医局与医药研究院,首先面临的就是人事安排的漩涡。
原太医署中,并非人人都是尸位素餐之辈,亦有医术精湛、品德尚可者,但整个机构早已被多年的陈规陋习和利益网络所侵蚀。
如何甄别、筛选、留用乃至提拔这些人,同时又要引入安阳及外界的新鲜血液,成为叶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。
一些原太医署的官员,表面上对新成立的太医局表示恭顺,背地里却阳奉阴违,或以“秘方”、“祖传”为由,拒绝将医术规范化、公开化;
或抱团排挤新来的、尤其是来自安阳的医官;更有甚者,暗中与旧有药商勾结,试图干扰官药局的筹建。
“侯爷,这是太医局呈报上来的首批拟收录的‘验方’,”一位新提拔的年轻医官,也是原安阳公共医馆的骨干,捧着一叠纸张,面带难色。
“其中不少方子,药材配伍语焉不详,剂量含湖其辞,还标注什么‘君臣左使,心领神会’,这……这如何能作为标准推广?”
叶明接过翻看,眉头越皱越紧。这些所谓的“验方”,充满了玄学色彩和门户之见,与现代医学追求的标准化、可重复性背道而驰。
他知道,这是旧势力在用他们熟悉的方式,进行软抵抗。
“将这些方子全部打回去!”叶明将纸张往桌上一放,语气不容置疑,“告诉他们,太医局收录方剂,必须明确列出所有药材、精确剂量、炮制方法、适应症及可能的副作用。凡有‘酌情’、‘心传’等模棱两可字眼者,一概不收!若有异议,让他们来直接找我理论!”
他必须展现出强硬的态度,确立新的规矩。
同时,他加紧从安阳和各地招募那些真正有实学、愿意接受新理念的郎中,充实太医局和医药研究院。
一场看不见的人事较量与理念冲突,在太医局内部悄然上演。
与此同时,官药局的筹建更是触动了巨大的利益蛋糕。
那些世代经营药材、与各地权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皇商和药行巨头,明面上不敢对抗皇命,暗地里的小动作却层出不穷。
或是鼓动产地药农抬价,或是散布谣言诋毁官药局药材质量,甚至在一些偏远试点地区,发生了官药局运输车队被不明身份匪徒劫掠的事件。虽然规模不大,却足以恶心人,拖延进度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