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打造最强边关 > 第1167章 学堂遍地与医改波澜

第1167章 学堂遍地与医改波澜(1/2)

目录

陈老学政返回江宁后,果然不负所言,凭借其在江南士林的影响力,联合多位开明士绅与商贾,很快便筹措到大量资金。

江宁“格物学堂”的筹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,选址、聘师、招生等事宜进展神速。

叶明信守承诺,从安阳和初建的皇家格物院抽调了一批骨干教员,并运送了大量教材、模型乃至简易的实验器材南下。

消息如同长了翅膀,迅速传遍江南,乃至整个大庆。

江宁,这个文风鼎盛、一度被视为保守势力大本营的地方,竟然率先办起了教授“实学”的格物学堂!这一标志性事件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。

仿佛一夜之间,许多原本还在观望、甚至暗中抵触新政的地方官员和士绅,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
他们看到的是皇帝坚定不移的决心,是安阳模式实实在在的成效,更是连江南士林领袖都开始转向的现实。

继续顽固对抗,似乎已非明智之举。

于是,请设立“格物学堂”或在新式蒙学中加强“实学”教育的奏章,开始如雪片般飞向京城。

湖广、四川、山东、山西……各地纷纷效彷江宁,或由官府主导,或由士绅集资,一所所规模不等、名目各异(有的称“实学馆”,有的称“技艺学堂”,但内核一致)的新式学堂,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州府乃至县城建立起来。

皇家格物院与安阳格物院,瞬间成为了这些新兴学堂争相联系的“总舵”。教材需要统一标准,师资需要培训,教学大纲需要指导。

叶明审时度势,立刻以皇家格物院的名义,召集安阳及各地的教育精英,着手编撰一套体系化的《格物蒙学》、《基础算学》、《自然常识》等通用教材,并定期举办“师范讲习班”,为各地学堂培训教员。

“明子,这下可真是星火燎原了!”顾慎看着各地报上来请求支援的文书,又是兴奋又是头疼,“咱们安阳和京城这点人手,都快被抽空了!”

叶明面前的书案上堆满了各地学堂的规划图和建议书,他揉了揉眉心,眼中却带着光:“这是好事!人手不够,就加快培养!我们要把皇家格物院和安阳格物院,打造成最高学府和研发中心,而将这些基础的教育功能,下沉到地方。只有这样,科学的种子才能真正播撒下去。”

他拿起一份来自蜀中的文书,那里的一位知府别出心裁,提议将格物学堂与当地的丝绸、蜀锦产业结合,开设专门的“织造技艺科”,研究改进织机、印染技术。

“你看,地方上已经开始活学活用了。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,因地制宜,学以致用!”

就在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时,医疗改革的推进,却遇到了更为深层次的阻力,这阻力并非来自明面的反对,而是源于体制的僵化与既得利益的盘根错节。

太医署虽然名义上协管新政医事,但其内部对公共医馆模式始终抱有抵触情绪。

他们勉强派往各试点医馆的,多是些不得志或经验浅薄的医官,对于安阳推广的那套标准化诊疗流程、病历记录制度以及强调预防和公共卫生的理念,更是阳奉阴违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