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大明:双崇祯对比,朱元璋看哭了 > 第541章 求和谈判

第541章 求和谈判(2/2)

目录

“杨大人,林安准备转移文件,我们要不要动手?”手下问道。

杨嗣昌和孙传庭对视一眼,杨嗣昌说道:“动手!不能让他把文件转移走,那些文件很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关键证据。”

孙传庭立刻带领人手,迅速赶到林安所在的宅院。他们将宅院包围起来,然后冲了进去。林安看到突然闯入的人,脸色大变。

“你们是什么人?竟敢私闯民宅!”林安色厉内荏地喊道。

孙传庭冷哼一声:“林安,你别装了。你与薛国观勾结,意图破坏盐政改革,今日就是你的末日。给我搜!”

手下们开始在宅院里四处搜查,终于在一个暗格里找到了一些书信和账本。书信内容证实了林安与薛国观以及“云间居士”的勾结,账本上记录了他们为破坏盐政改革所进行的资金往来。

“杨大人,证据找到了!”孙传庭兴奋地说道。

杨嗣昌看着这些证据,心中大喜:“好,有了这些,薛国观再也无法狡辩了。我们立刻进宫面见陛下。”

杨嗣昌和孙传庭进宫后,直接求见朱由检。见到朱由检,两人立刻跪地,呈上证据。

“陛下,这就是薛国观勾结林安,意图破坏盐政改革的铁证!书信和账本详细记录了他们的阴谋和资金往来。”杨嗣昌激动地说道。

朱由检接过证据,仔细查看,越看脸色越阴沉。“好一个薛国观,身为内阁大学士,竟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!来人,传薛国观进宫!”

不多时,薛国观进宫,看到杨嗣昌和孙传庭手中的证据,心中暗叫不好,但仍强装镇定。

“陛下,这是何意?杨嗣昌和孙传庭此举,莫不是又在诬陷老臣?”薛国观说道。

朱由检怒视着他:“薛国观,证据确凿,你还敢狡辩!这些书信和账本,清楚记录了你与林安勾结,妄图破坏盐政改革,还派人刺杀杨爱卿和孙爱卿。你可知罪?”

薛国观心中一慌,但仍妄图垂死挣扎:“陛下,这些证据皆是伪造,是杨嗣昌和孙传庭为了陷害老臣,故意弄出来的。”

杨嗣昌站出来说道:“薛国观,你休要狡辩!林安已被我们控制,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。你还想抵赖到什么时候?”

薛国观听后,脸色瞬间变得苍白,知道大势已去,扑通一声跪下:“陛下,老臣罪该万死,求陛下饶命。”

朱由检冷哼一声:“你身为朝廷重臣,不思报国,却为一己私利,勾结他人破坏国家大计,罪不可恕!来人,将薛国观革职查办,打入大牢,听候发落。其党羽一并严查,绝不姑息!”

薛国观被带走后,朝堂上一片哗然。那些曾被薛国观拉拢,为他说话的大臣们,此刻都噤若寒蝉,生怕牵连到自己。

杨嗣昌和孙传庭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。朱由检看着他们,说道:“杨爱卿,孙爱卿,此次多亏了你们。若不是你们坚持不懈地调查,朕险些被薛国观蒙蔽。盐政改革关系重大,你们继续推进,不可有丝毫懈怠。”

杨嗣昌和孙传庭领命:“陛下放心,臣等定当竭尽全力,确保盐政改革顺利推行。”

然而,就在盐政改革顺利推进之时,边关传来急报,北方敌军趁朝廷内部纷争之际,集结兵力,有南下进犯的迹象。

朱由检接到急报后,立刻召集群臣商议。“北方敌军异动,似有进犯之意。如今盐政改革尚未完成,国家财政虽有好转,但仍需稳固。诸位爱卿,有何良策应对?”

杨嗣昌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当务之急是加强边关防御,调派精兵强将驻守。同时,可派使者前往敌军营地,试探他们的意图,看能否通过谈判解决争端,为盐政改革争取更多时间。”

洪承畴也说道:“陛下,加强防御的同时,还需筹备粮草军备,确保前线物资充足。另外,可发动边关百姓协助防御,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和保障。”

孙传庭补充道:“陛下,还需密切关注敌军动向,派出精锐探子,收集情报,以便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应对策略。”

朱由检点头:“诸位爱卿所言有理。杨爱卿,你负责统筹调兵遣将;洪爱卿,筹备粮草军备;孙爱卿,加强情报收集。务必确保边关安稳,不可让敌军进犯得逞。”

三人领命后,立刻着手准备。杨嗣昌忙着与各地将领沟通,调配兵力;洪承畴深入民间,督促粮草筹备;孙传庭精心挑选探子,安排他们潜入敌军领地。

然而,此时朝堂上一些大臣却提出了不同意见。“陛下,如今盐政改革正处关键时期,若此时将大量精力和资源投入边关防御,恐会影响改革进程。不如与敌军求和,先稳住局势。”一位大臣上奏道。

另一位大臣附和道:“是啊,陛下。求和虽非长久之计,但可解燃眉之急,待盐政改革完成,国家实力增强,再应对敌军也不迟。”

朱由检听后,陷入了沉思。他看向杨嗣昌等人:“杨爱卿,洪爱卿,孙爱卿,你们对此有何看法?”

杨嗣昌皱着眉头说道:“陛下,求和之事需谨慎考虑。敌军狼子野心,未必会因求和而放弃进犯。且此时求和,恐会让敌军轻视我朝,日后变本加厉。但盐政改革确实不能中断,臣以为可在加强防御的同时,积极寻求谈判机会,双管齐下。”

洪承畴和孙传庭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朱由检思索良久后说道:“就依杨爱卿所言。加强防御与谈判双管齐下,但不可对求和抱有太大期望。诸位爱卿务必全力准备,若敌军来犯,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。”

杨嗣昌得知敌军已开始小规模试探性进攻,立刻与孙传庭商议对策。

“孙大人,敌军来势汹汹,试探性进攻恐怕只是前奏,大规模进攻随时可能爆发。我们必须尽快稳定边关局势。”杨嗣昌说道。

孙传庭点头:“杨大人,我已安排探子密切关注敌军动向,根据目前情报,敌军此次集结兵力不少,我们需加强防御工事,集中优势兵力应对。”

两人迅速调配兵力,加强边关各处防御。孙传庭亲自奔赴前线,指挥作战。“弟兄们,敌军来犯,我们要坚守阵地,绝不能让他们前进一步!”孙传庭大声鼓舞士气。

与此同时,洪承畴也加快了粮草军备的筹备速度。“粮草乃大军命脉,必须尽快送到前线。大家加把劲!”洪承畴督促着运送粮草的队伍。

然而,敌军的试探性进攻愈发猛烈,边关压力剧增。孙传庭在前线指挥作战,虽然成功抵御了敌军多次进攻,但己方也有不少伤亡。

“杨大人,敌军攻势太猛,这样下去不是办法。我们是否考虑调整战略?”孙传庭派人向杨嗣昌请示。

杨嗣昌思索片刻后回复:“孙大人,先坚守现有阵地,尽量消耗敌军有生力量。我会尽快想办法调集更多兵力支援你。同时,密切关注敌军破绽,寻找反击机会。”

杨嗣昌一面继续调兵遣将,一面进宫向朱由检汇报边关情况。“陛下,敌军试探性进攻愈发猛烈,前线压力巨大。但孙大人指挥有方,暂时稳住了局势。只是长此以往,恐怕难以支撑,还望陛下增派援军。”

朱由检眉头紧皱:“敌军如此嚣张,朕定不会坐视不理。杨爱卿,朕将京城附近的一支精锐部队调给你,务必尽快解边关之围。”

杨嗣昌领命:“谢陛下,臣定不辱使命。”

就在杨嗣昌准备将援军派往前线时,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声音。一些大臣认为此时应立刻派出求和使者,避免战争扩大化。

“陛下,如今边关战事吃紧,继续僵持下去,只会让国家损失惨重。不如立刻求和,以保百姓安宁。”一位大臣上奏道。

朱由检有些犹豫,看向杨嗣昌:“杨爱卿,你怎么看?此时求和,是否可行?”

杨嗣昌说道:“陛下,敌军此时进攻,正是看到我朝内部稍有纷争,想趁机获利。若此时求和,敌军定会提出苛刻条件,不仅有损我朝威严,日后恐怕还会频繁侵扰。臣以为,应先凭借军事力量让敌军知难而退,再谈求和,方能占据主动。”

朱由检点头:“杨爱卿所言有理。但求和之事也不可完全放弃,可派使者暗中与敌军接触,摸清他们的底线。”

杨嗣昌领命后,一边安排援军火速支援前线,一边选派了一位经验丰富、能言善辩的官员作为求和使者,秘密前往敌军营地。

此时,前线战场上,孙传庭抓住敌军一次进攻间隙,发动了一次反击。“弟兄们,跟我冲,杀他们个措手不及!”孙传庭一马当先,带领士兵们冲向敌军。

这次反击取得了一定成果,敌军被击退,暂时停止了进攻。孙传庭趁此机会,整顿军队,加固防御工事。

“杨大人,前线反击成功,敌军暂时退去。但敌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,我们还需做好应对大规模进攻的准备。”孙传庭向杨嗣昌汇报。

杨嗣昌回复道:“孙大人做得好。援军已在途中,很快就到。你务必坚守阵地,等援军一到,我们就给敌军来个前后夹击。”

然而,求和使者还未到达敌军营地,就被敌军巡逻队发现并扣押。敌军似乎察觉到了朝廷的求和意图,开始准备新一轮大规模进攻。

杨嗣昌得知使者被扣押的消息后,心中暗叫不好。“看来敌军铁了心要进攻,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求和。孙大人,全力准备迎敌,我这边也会尽快安排其他应对措施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