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大明:双崇祯对比,朱元璋看哭了 > 第542章 泄露战略部署

第542章 泄露战略部署(1/2)

目录

洪武位面

朱元璋摸着那浓密的胡须,眼睛紧紧盯着天幕,不禁感慨:“这局势可真是瞬息万变呐!杨嗣昌他们好不容易扳倒薛国观,盐政改革刚有点起色,北边的敌军就来捣乱。他们应对得也算迅速,可这敌军攻势凶猛,求和又受阻,着实棘手。”

徐达在一旁,面色凝重地点点头:“陛下,杨嗣昌他们面对内忧外患,能有条不紊地调配兵力、筹备粮草,已经展现出非凡的能力。只是敌军不按常理出牌,扣押使者,准备大规模进攻,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考验,就看他们能否在这困境中找到破局之法。”

刘伯温手抚长须,微微皱眉,缓缓说道:“这局面犹如一团迷雾,杨嗣昌等人在其中艰难摸索。一边要应对敌军进攻,一边又要保证盐政改革不被打断,着实不易。不过他们之前多次化险为夷,或许这次也能凭借智慧和勇气,扭转局势。”

朱元璋神色严肃,缓缓说道:“嗯,且看杨嗣昌他们如何在这内忧外患中破局,若能成功抵御敌军,继续推进盐政改革,那可真是大功一件。”

永乐位面

朱棣站在天幕前,眉头紧锁,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:“这朝廷局势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盐政改革的事儿刚稳定些,边关又告急。杨嗣昌他们面对敌军进攻和求和失败的双重困境,压力可想而知。”

郑和一脸忧虑地回应:“陛下,杨嗣昌等人一心为朝廷,可这敌军太过狡猾,扣押使者,摆明了不想轻易罢兵。就怕边关局势失控,影响盐政改革,进而危及国家根基。”

姚广孝双手合十,神色凝重道:“陛下,杨嗣昌他们需要重新审视局势,调整策略。在军事上要全力防守,寻找敌军破绽,同时也要考虑朝堂上各方意见,平衡战与和的争论。希望他们能妥善应对,保我大明安稳。”

朱棣微微点头,目光坚定道:“是啊,局势危急,杨嗣昌他们得尽快想出良策,化解这场危机。”

宣德位面

朱瞻基眼睛睁得大大的,看着天幕,着急地说:“哎呀,怎么老是有这么多麻烦事呀!杨嗣昌他们刚解决了朝堂内的阴谋,敌军就来进攻,求和还失败了。这可怎么办才好呢?”

杨士奇微笑着安慰道:“陛下别急,杨嗣昌他们很有智谋的,之前那么多难关都闯过来了,这次也一定能找到办法应对敌军。只要他们稳住边关局势,盐政改革就能继续推进。”

于谦神色沉稳,抱拳道:“陛下放心,杨嗣昌、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能臣。他们面对敌军的进攻,定会全力以赴,找到破局之法。相信他们能保卫国家,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。”

朱瞻基皱着眉头,担忧地说:“希望杨嗣昌他们能快点想出办法,打败敌军,让一切都好起来。”

嘉靖位面

朱厚熜坐在椅子上,看着天幕,轻轻摇头:“这朝堂和边关的事儿,真是让人头疼。盐政改革尚未完成,敌军就趁机进犯,求和又不顺利。杨嗣昌他们这次面临的挑战可不小。”

严嵩在一旁赔着笑,点头称是:“大人所言极是,杨嗣昌等人推行改革,触动各方利益,如今又逢边关危机,可谓腹背受敌。不过他们之前应对危机也有一套,就看这次能不能再次化解困境。”

戚继光一脸严肃,抱拳道:“杨嗣昌他们在复杂局势中,展现出了坚韧和果敢。但此次敌军来势汹汹,求和失败,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战略。既要在战场上与敌军周旋,又要考虑朝堂舆论,确保决策正确。希望他们能带领大明度过这次难关。”

朱厚熜思索片刻,缓缓说道:“且看杨嗣昌他们如何应对,若能成功,也算是为朝廷排忧解难了。”

……

杨嗣昌深知局势严峻,一边安排人手设法营救求和使者,一边紧急与洪承畴商议。

“洪大人,敌军扣押使者,看来是一心要打。粮草军备方面,能否再加快些速度?前线急需补充。”杨嗣昌神色焦急。

洪承畴眉头紧皱,思索片刻后说:“杨大人,目前粮草筹备已经竭尽全力,但我会再督促,看看能否从临近郡县调配一些应急物资,尽快送往边关。只是运输途中可能会有敌军骚扰,还需派兵护送。”

杨嗣昌点头:“此事就劳烦洪大人安排。我会调配一队精锐护送粮草,务必保证物资安全抵达。”

与此同时,孙传庭在前线也没闲着。他仔细观察敌军动向,发现敌军在集结兵力的同时,似乎在布置一种新的阵法。

“这敌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传令下去,让将士们提高警惕,密切关注敌军一举一动。”孙传庭对手下将领说道。

不久后,杨嗣昌派来的援军赶到前线。孙传庭看着士气高昂的援军,心中稍安:“弟兄们来得正好,敌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,我们一起并肩作战,让他们有来无回!”

此时,朱由检在宫中也坐立不安,再次召集群臣商议。“敌军扣押使者,意图明显,诸位爱卿还有何良策应对?”

一位大臣站出来说:“陛下,敌军势大,我军虽有抵抗之力,但长期消耗下去,对国家不利。不如再派使者求和,多许以利益,或许能平息战事。”

杨嗣昌立刻反驳:“陛下,之前求和使者已被扣押,此时再派,恐敌军更加轻视我朝,提出的条件也会更加苛刻。我们应凭借现有兵力和防御,与敌军一战,方能保我朝威严。”

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,分成两派,一派主张求和,一派主张坚决抵抗。朱由检听着大臣们的争论,心中犹豫不决。

“杨爱卿,你说坚决抵抗,可有胜算?”朱由检看向杨嗣昌。

杨嗣昌拱手道:“陛下,孙大人在前线指挥有方,加上援军已到,粮草军备也在陆续补充。只要我们上下一心,定能抵御敌军。况且,此时求和,后患无穷。”

洪承畴也出列道:“陛下,杨大人所言极是。敌军贪婪无度,此时示弱求和,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。”

朱由检思索良久,终于下定决心:“好,朕决定与敌军一战。杨爱卿、洪爱卿,你们继续做好后勤和指挥工作,务必守住边关。”

杨嗣昌和洪承畴领命。杨嗣昌回到营帐,立刻与孙传庭沟通作战计划。

“孙大人,陛下已决定一战。如今敌军阵法不明,你有何想法?”杨嗣昌问道。

孙传庭指着地图说:“杨大人,我观察敌军阵法,看似严密,但两翼稍显薄弱。我们可佯装正面强攻,吸引敌军主力,然后派精锐从两翼包抄,打乱他们的阵脚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