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0章 江南盐商(2/2)
朱由检看着这位大臣,心中不悦:“证据确凿,你却为他们求情。难道你与他们也有牵连?”
这位大臣吓得连忙跪地:“陛下,臣绝无此意。只是觉得此事疑点颇多,不能仅凭现有证据就定他们的罪。”
杨嗣昌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这些人分明是在为涉案官员开脱。证据面前,容不得他们狡辩。若不彻底查清此案,盐政改革恐难继续推行。”
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,一派支持杨嗣昌,认为必须严惩涉案官员;另一派则为涉案官员求情,要求重新审理。朱由检陷入了两难境地,他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群臣,心中烦躁不已。
杨嗣昌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局面,深知必须尽快打破僵局。他再次向朱由检奏道:“陛下,盐政改革关乎国家兴衰,如今这些官员为一己私利,不择手段破坏改革,若不彻底清查,难以平民愤,更无法保证改革顺利进行。”
朱由检微微点头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杨爱卿所言有理。但如今部分大臣要求重新审理,朕也需慎重考虑。洪爱卿,审问可有进展?”
洪承畴出列奏道:“陛下,这些涉案官员十分顽固,至今尚未从他们口中得到有价值的线索。但臣定会加大审问力度,早日查出背后势力。”
朱由检皱着眉头:“务必尽快查清。若这些官员真有冤屈,朕自会还他们公道;若他们罪有应得,朕绝不姑息。杨爱卿,你继续留意朝堂动静,若有人妄图干扰调查,立刻上奏。”
杨嗣昌领命:“是,陛下。”
退朝后,杨嗣昌、洪承畴和孙传庭再次聚在一起商议。杨嗣昌说道:“朝堂上为涉案官员求情的大臣,背后或许也有那股隐藏势力的影子。我们必须加快调查进度,找到确凿证据,让他们无话可说。”
洪承畴点头:“杨大人,我打算改变审问策略。从那些官职较低、意志相对薄弱的官员入手,许以从轻发落,或许能打开突破口。”
孙传庭说道:“我这边会加强对证人的保护,同时留意那些为涉案官员求情大臣的动向,看他们是否有异常举动。”
于是,洪承畴回到狱中,挑选了一名官职较低的涉案官员。“你也知道,如今证据确凿,你们罪责难逃。但如果你能如实交代背后主谋,陛下或许会从轻发落。否则,一旦陛下震怒,你们都将万劫不复。”
这名官员本就胆小怕事,听到洪承畴的话,心中动摇:“大人,我说,我说。我们确实是受了一个神秘人的指使,他每次都通过书信传达命令,我们从未见过他的真面目。”
洪承畴心中一喜:“书信在哪里?你还知道些什么,一并说来。”
官员接着说:“书信都被销毁了,但我知道每次书信的落款都是‘云间居士’。而且,我曾听其他官员提起,这个‘云间居士’与朝中某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关系匪浅。”
洪承畴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杨嗣昌和孙传庭。杨嗣昌思索片刻:“‘云间居士’?这背后之人如此神秘,看来是有备而来。孙大人,你去调查一下,朝中哪位大臣与‘云间居士’可能有关联。洪大人,继续审问其他官员,看能否得到更多线索。”
孙传庭领命后,通过各种渠道暗中调查朝中大臣与“云间居士”的关联。经过一番努力,他发现内阁大学士薛国观与“云间居士”有诸多可疑之处。
“杨大人,我发现薛国观近期与一些神秘人来往频繁,且他的籍贯正是云间。这个‘云间居士’极有可能与他有关。”孙传庭向杨嗣昌汇报。
杨嗣昌眉头紧皱:“薛国观身为内阁大学士,若真与这股势力勾结,那问题就严重了。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,不可打草惊蛇。孙大人,继续深入调查,务必拿到确凿证据。”
就在孙传庭继续调查薛国观时,洪承畴那边又有了新的发现。另一名涉案官员交代,他们曾收到“云间居士”的指示,准备在盐政改革推行到江南地区时,煽动当地盐商联合抵制,破坏改革。
“杨大人,看来他们的阴谋不止针对京城,还妄图在江南地区制造混乱。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。”洪承畴说道。
杨嗣昌思索片刻:“洪大人,你立刻安排可靠之人前往江南,与当地官员沟通,加强对盐商的监管,防止他们被煽动。孙大人,调查薛国观的事不能放松。一旦有证据,我们立刻在朝堂上揭露他。”
然而,薛国观似乎察觉到了有人在调查他,开始有所防备。他一方面减少与神秘人的往来,另一方面在朝堂上故意表现出一副无辜的样子,试图迷惑众人。
“杨大人,薛国观开始有所防备,调查难度增大。但我一定不会放过任何线索,尽快拿到证据。”孙传庭说道。
杨嗣昌点头:“孙大人辛苦。如今江南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,我们要在阻止他们破坏江南盐政改革的同时,尽快查清薛国观是否与‘云间居士’勾结。这两件事都至关重要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
杨嗣昌得知江南盐商蠢蠢欲动的消息后,心急如焚。“洪大人,看来我们派去江南的人还没能及时稳住局面。你再挑选一些得力干将,立刻前往江南,协助当地官员安抚盐商,务必阻止他们抵制改革。”
洪承畴神色凝重地点头:“杨大人放心,我这就去办。只是薛国观这边,孙大人调查起来困难重重,我们还需想个万全之策。”
孙传庭说道:“杨大人,洪大人,我觉得可以从薛国观身边的人入手。他的幕僚、家仆或许知道一些内幕。我尝试接触他们,看能否获取有用信息。”
杨嗣昌点头:“此计可行,但要小心行事,薛国观老奸巨猾,一旦发现我们的意图,可能会杀人灭口。”
洪承畴领命去挑选人手赶赴江南,孙传庭则开始秘密接触薛国观身边的人。他通过一番周折,找到了薛国观的一个家仆。这个家仆因为对薛国观的一些做法不满,在孙传庭晓以利害后,终于松口。
“孙大人,我确实听到过老爷和那个‘云间居士’的书信往来。有一次老爷喝醉了,嘴里嘟囔着‘云间居士’让他想办法在朝堂上拖延盐政改革的讨论,还说事成之后必有重谢。”家仆说道。
孙传庭心中一喜:“那你可知‘云间居士’的真实身份?书信现在何处?”
家仆摇头:“小的不知真实身份,书信每次都是专人送来,老爷看完就烧掉了。不过,我记得有一次送书信的人在门外等候时,我听到他和另一个人交谈,提到了一个叫‘清风楼’的地方。”
孙传庭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杨嗣昌。杨嗣昌思索片刻:“清风楼?这或许是个关键线索。孙大人,你暗中调查清风楼,看能否找到与‘云间居士’有关的人。”
孙传庭领命而去,经过几天的调查,终于发现清风楼是一个文人雅士经常聚会的场所,但也有一些神秘人物在此秘密接头。他安排人手暗中监视,终于发现了一个可疑之人。
“杨大人,我们发现一个人,他经常在清风楼与不同的人接头,而且行为鬼鬼祟祟。经过调查,他与薛国观也有间接联系,很可能与‘云间居士’有关。”孙传庭向杨嗣昌汇报。
杨嗣昌说道:“密切关注此人,一旦找到确凿证据证明他与‘云间居士’以及薛国观的勾结,立刻将他拿下。”
与此同时,洪承畴派往江南的人成功稳住了当地盐商的情绪。他们向盐商详细解释了盐政改革的好处,并且承诺会保障他们的合理利益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盐商们暂时放弃了抵制改革的想法。
“杨大人,江南那边局势暂时稳定了。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,薛国观等人肯定不会就此罢休。”洪承畴说道。
杨嗣昌点头:“洪大人辛苦了。如今薛国观这边有了新线索,我们继续跟进。只要揭开‘云间居士’的真面目,就能彻底粉碎他们的阴谋。”
就在孙传庭准备对那个可疑之人采取行动时,此人似乎察觉到了危险,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孙传庭懊恼不已:“杨大人,让他给跑了。看来薛国观那边已经有所察觉,我们的行动必须加快。”
杨嗣昌皱着眉头:“不能让他们有喘息之机。孙大人,你继续寻找此人的下落,同时扩大调查范围,从其他方面入手看,能否找到新的线索。洪大人,江南那边虽然暂时稳定,但仍需派人密切关注,防止盐商再次被煽动。”
然而,此时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状况。薛国观联合几位大臣,在朝堂上对杨嗣昌等人发起了攻击。
“陛下,杨嗣昌等人在调查所谓的‘阴谋’过程中,滥用职权,随意抓人,搞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。恳请陛下制止他们的行为,还朝堂一个安宁。”薛国观上奏道。
朱由检看向杨嗣昌:“杨爱卿,薛大人所言是否属实?”
杨嗣昌心中气愤,出列奏道:“陛下,臣等调查是为了揪出破坏盐政改革的幕后黑手,这些人罪大恶极,臣等绝没有滥用职权。薛国观此举分明是为了阻止调查,掩盖他的罪行。”
薛国观冷笑道:“杨大人,你不要血口喷人。你没有证据,就不要在这里污蔑大臣。”
朝堂上再次陷入争论,朱由检看着争吵的群臣,心中烦躁。“杨爱卿,若无确凿证据,不可随意指责大臣。但薛爱卿,你等也不可无端指责杨爱卿他们。此事关系重大,务必谨慎调查。”
退朝后,杨嗣昌对孙传庭和洪承畴说道:“薛国观这是狗急跳墙了。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证据,否则不仅盐政改革会受到影响,我们也会陷入困境。”
孙传庭说道:“杨大人放心,我会想尽一切办法,哪怕掘地三尺,也要找到证据。”
洪承畴也说道:“江南那边我会安排更得力的人盯着,绝不让他们有机可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