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0章 江南盐商(1/2)
洪武位面
朱元璋摸着胡须,眼睛紧紧盯着天幕,不禁感叹:“好家伙,这盐政改革可真是一路坎坷啊!杨嗣昌他们好不容易一次次化解危机,却总有新的麻烦冒出来。这次居然连朝廷官员都和地头蛇勾结,试图破坏改革,不过他们应对得倒也算迅速。”
徐达在一旁点头,神色凝重地说:“陛下,杨嗣昌等人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,能一次次想出办法应对,确实有几分本事。只是这改革触动的利益太多,往后的麻烦恐怕还不少。这次虽然解决了地头蛇,但朝堂上的反对势力还在,得时刻提防着。”
刘伯温手抚长须,微微皱眉道:“这局势愈发错综复杂了。杨嗣昌他们就像在荆棘丛中前行,每一步都艰难万分。不过他们能在关键时刻查明真相,果断出击,也算是有勇有谋。只是改革之路漫漫,要想成功推行,还得小心谨慎,步步为营。”
朱元璋神色严肃,缓缓说道:“嗯,且看杨嗣昌他们能不能在这重重阻碍中,把盐政改革彻底推行下去,要是真能成功,对国家可是件大好事。”
永乐位面
朱棣站在天幕前,眉头紧锁,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:“这朝堂和地方的势力还真是不省心,盐政改革刚有点成果,就各种捣乱。杨嗣昌他们面对这么多难题,压力可不小啊。”
郑和面露忧虑地回应:“陛下,杨嗣昌等人一心为了改革,却不断遭到各方势力的阻挠。这次官员与地头蛇勾结,差点让改革陷入困境,还好他们及时应对。只是以后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,得想个长久之计。”
姚广孝双手合十,神色凝重道:“陛下,杨嗣昌他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,展现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。但改革触动的利益集团庞大,仅靠他们几人应对,终究不是办法。或许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,从根源上杜绝这些势力破坏改革的可能。”
朱棣微微点头,目光坚定道:“是啊,改革不能半途而废。希望杨嗣昌他们能继续努力,也得想想办法加强对朝堂和地方的管控,让改革顺利进行。”
宣德位面
朱瞻基眼睛睁得大大的,看着天幕,着急地说:“哎呀,怎么盐政改革老是遇到这么多麻烦呀!杨嗣昌他们刚解决了豪绅和官员的捣乱,又冒出地头蛇和朝廷官员勾结的事儿,这可怎么办呢?”
杨士奇微笑着安慰道:“陛下别急,杨嗣昌他们很有办法的。你看他们每次都能查明真相,化解危机。这次虽然情况危急,但也成功解决了。只是改革的阻力确实大,以后还得多多留意。”
于谦神色沉稳,抱拳道:“陛下放心,杨嗣昌、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有能力的大臣。他们经历了这么多次考验,应对起来会越来越得心应手。相信他们能把盐政改革推行下去,让国家越来越好。”
朱瞻基皱着眉头,担忧地说:“希望杨嗣昌他们能顺顺利利地把改革搞好,别再让这些坏人捣乱了,这样大家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啦。”
嘉靖位面
朱厚熜坐在椅子上,看着天幕,轻轻摇头:“这盐政改革的波折还真不少,杨嗣昌他们一直在收拾烂摊子。这次居然有朝廷官员和地头蛇勾结,胆子可真不小。”
严嵩在一旁赔着笑,点头称是:“大人所言极是,杨嗣昌等人推行改革,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,自然麻烦不断。不过他们这次应对得还算及时,没让局面失控。只是以后恐怕还会有其他势力出来搞破坏。”
戚继光一脸严肃,抱拳道:“杨嗣昌他们在改革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出色的应对能力。但改革面临的阻力巨大,需要更加谨慎行事。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改革,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方势力的防范,不能再给这些人可乘之机。”
朱厚熜思索片刻,缓缓说道:“且看杨嗣昌他们接下来怎么应对,要是能彻底完成改革,也算是为朝廷立了大功。”
……
盐政改革虽在偏远地区暂时平定了地头蛇的抵制,但杨嗣昌等人丝毫不敢放松警惕。回到京城后,杨嗣昌、洪承畴和孙传庭聚在杨府商议。
杨嗣昌面色凝重地说:“此次地头蛇事件背后有朝廷官员作祟,可见反对改革的势力根深蒂固。我们必须想办法彻底清除这些隐患,否则盐政改革难以顺利推进。”
洪承畴点头表示赞同:“杨大人所言极是。这些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,妄图破坏改革,其心可诛。我们应借此机会,深挖他们的党羽,一网打尽。”
孙传庭皱着眉头思索片刻:“但这些人隐藏得很深,贸然行动可能会打草惊蛇。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,既能揪出他们的党羽,又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。”
三人正商讨间,一名侍卫进来通报:“杨大人,有位自称知晓盐政改革内幕的人求见,说是有重要情报。”
杨嗣昌与洪承畴、孙传庭对视一眼,杨嗣昌说道:“带他进来。”
不一会儿,一个神色慌张的中年男子被带了进来。他见到杨嗣昌等人,立刻跪地:“杨大人、洪大人、孙大人,小人有重要情报相告。小人本是受雇于那些反对盐政改革的官员,负责传递消息。近日听闻他们正在谋划更大的阴谋,想要在京城制造混乱,破坏改革。”
杨嗣昌目光炯炯地看着他:“你且详细说来,他们有何阴谋?又是如何谋划的?”
男子咽了咽口水:“他们打算联合京城内一些地痞流氓,趁夜放火焚烧几家大的盐铺,然后嫁祸给盐政改革推行官员,引发百姓对改革的不满。同时,他们还准备在朝堂上再次弹劾几位大人,说你们治理不力,导致京城治安混乱。”
洪承畴怒道:“这些人真是不择手段!杨大人,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措施,阻止他们的阴谋。”
孙传庭也说道:“杨大人,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京城盐铺的守卫,防止他们放火;另一方面,要提前收集他们勾结地痞流氓的证据,在朝堂上揭露他们的阴谋。”
杨嗣昌点头:“就按二位说的办。洪大人,你去安排人手加强盐铺守卫,务必确保盐铺安全。孙大人,你负责收集证据,查清他们的勾结情况。我进宫向陛下汇报此事,让陛下知晓这些人的险恶用心。”
杨嗣昌进宫后,将此事详细告知朱由检。朱由检听后,龙颜大怒:“这些官员屡教不改,竟敢在京城策划如此恶毒的阴谋。杨爱卿,你放手去做,朕全力支持你,一定要将这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。”
杨嗣昌领命而出,立刻与洪承畴、孙传庭会合,传达了朱由检的旨意。三人迅速展开行动。
洪承畴调来了一批可靠的士兵,分成若干小队,暗中守护在京城几家大的盐铺周围。“弟兄们,此次任务至关重要,绝不能让盐铺有任何闪失。一旦发现可疑人员,立刻拿下。”洪承畴严肃地叮嘱道。
孙传庭则带着亲信,四处打探消息,收集那些官员与地痞流氓勾结的证据。他们暗中跟踪相关人员,记录他们的往来情况。经过几天的努力,孙传庭终于收集到了一些关键证据,包括书信往来、交易记录等,足以证明这些官员的罪行。
就在众人严阵以待时,一天夜里,几个黑影悄悄靠近一家盐铺,正准备点火时,被守候在一旁的士兵当场抓住。“你们是什么人?竟敢在京城闹事!”士兵们大声呵斥。
黑影们见势不妙,想要反抗,但很快就被制服。经过审问,这些黑影果然是受那些反对改革官员指使的地痞流氓。
与此同时,杨嗣昌觉得是时候在朝堂上揭露这些人的阴谋了。他与洪承畴、孙传庭商议后,决定在朝会上发难。
朝会当日,杨嗣昌站出来,拱手奏道:“陛下,臣有要事启奏。近日,臣等查获一批证据,证明部分朝廷官员为破坏盐政改革,竟联合京城地痞流氓,企图放火焚烧盐铺,嫁祸给推行改革的官员,引发京城混乱。”
说罢,孙传庭将收集到的证据呈给朱由检。朱由检看完后,怒视着下方群臣:“这些人简直无法无天!来人,将涉案官员全部拿下,严刑审问,务必查出他们的同党。”
一时间,朝堂上人心惶惶,涉案官员纷纷被带走。然而,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即将平息时,又出现了意外情况。
被抓官员中有一人在狱中离奇死亡,死状诡异,像是被人灭口。杨嗣昌得知消息后,心中一紧:“看来背后还有一股隐藏的势力,在暗中操控一切,企图毁灭证据。”
洪承畴皱眉道:“杨大人,这股势力如此狡猾,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孙传庭思索片刻:“杨大人,洪大人,从目前情况看,这股势力熟悉朝堂规则,且手段狠辣。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对其他涉案官员的审问,争取从他们口中得到更多线索;另一方面,要加强对重要证人的保护,防止他们也遭遇不测。”
杨嗣昌点头:“孙大人说得对。洪大人,审问之事就交给你,务必小心谨慎,不要让他们再有机会毁灭证据。孙大人,保护证人的任务就交给你,一定要确保证人安全。我则继续在朝堂上留意动静,看是否还有其他异常。”
洪承畴和孙传庭领命而去。洪承畴来到狱中,亲自审问涉案官员。“你们背后到底还有什么人?为何要策划这些阴谋?如实招来,或许还能从轻发落。”洪承畴严厉地问道。
然而,这些官员似乎早有准备,要么装疯卖傻,要么闭口不言。洪承畴心中明白,他们是在等待背后势力的救援。
孙传庭则加强了对重要证人的保护,安排了重重守卫,确保证人的安全。但他心中也清楚,背后的势力肯定不会轻易放弃,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或许即将到来。
就在洪承畴和孙传庭努力调查时,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风波。一些与涉案官员关系密切的大臣,开始为他们求情,称他们是被冤枉的,要求朱由检重新审理此案。
“陛下,这些官员平日里忠心耿耿,不可能做出此等事。想必是有人故意陷害,还望陛下明察。”一位大臣上奏道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