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0章 定谋除恶,入阙行凶(1/2)
话说元颢自铚县出发,转战入洛,共取三十二城,大小四十七战,无不获胜,这些都是出自陈庆之的功劳。哪知他忘恩负义,心中产生了叛梁的想法,与陈庆之生出了嫌隙。
元颢私下与临淮王元彧,安丰王元延明,秘密谋划背叛南梁之事;因此待遇陈庆之,亦渐不如前。
陈庆之已见微察隐情,预为戒备,对元颢说:“我军不满万人,远来至此,幸得成功,人情尚未尽服。彼若知我虚实,调兵四合,如何抵御?不如速启南朝,更请济师。如北方有南人陷没,应敕诸州送入都中,兵多势厚,方可无虞。”
元颢支吾对付,转而告于安丰王元延明。元延明说道:“陈庆之兵不过七千,已是难制,今若更添兵力,怎肯再为我用?大权一去,事事仰人鼻息,恐元氏宗社,要自此颠覆了。”
元颢于是派遣使者上表到梁朝廷,这样向梁武帝萧衍汇报的:“河北、河南已经平定,只有尔朱荣尚且跋扈,但陈庆之自己就能搞定尔朱荣。陛下不宜再派出精兵增援,以免再惊扰沿途的百姓。”
当时,洛中地区的梁军不满一万,但尔朱荣的羌、胡士兵数量至少是梁军的十倍以上。在这种敌众我寡、内外夹击的情况下,陈庆之副将马佛念,秘密对陈庆之说道:“将军一路攻至河洛地区,您威震中原,功高势重。但现如今,您已经遭到元颢的猜疑,一旦突发不测,那该如何是好?您不如杀了元颢,占据洛阳自立。这对您来说,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,将军幸勿错过。”为陈庆之计,确是良谋。
陈庆之听了,却摇了下头说道:“此计太险,恐不可行。”
嗣而传来了河北急报,尔朱荣自晋阳发兵,与元天穆相会,护送魏主元子攸南还,前驱不动已经到河上了。
陈庆之亟往见元颢,元颢令陈庆之出军镇守北中城,自据南岸,抵遏北军。
陈庆之引兵直前,与北军相持三月,接仗至十一次,杀伤甚众,未曾败衂。安丰王元延明等人,沿河固守,北军泛舟可渡,亦不能亟进。尔朱荣意欲退师,再图后举,黄门侍郎杨侃对尔朱荣说道:“胜负本兵家常事,裹创血战,古今屡闻,况今并未大损,怎可中道折还,自阻锐气?今四方颙颙,视公此举,遽复引归,民情失望。如虑乏舟渡河,何勿多为桴筏,参用舟楫,沿河数百里间,皆为渡势,使颢防不胜防,一或得渡,必立大功。”
高道穆亦进言道:“今乘舆飘荡,主忧臣辱,大王拥百万雄兵,奉主南归,若分兵造筏,沿河散渡,指掌可克,奈何无端退却,使元颢复得完聚?这所谓养虺成蛇,悔将无及了。”
尔朱荣已为感动,询问到刘灵助,刘灵助亦谓不出十日,河南必平。
适伏波将军杨檦族人,居住马渚,自言有小船数艘,愿为向导,尔朱荣乃命从子(侄子)车骑将军尔朱兆,与都督贺拔胜,缚木为筏,自马渚夜渡,袭击元颢军队。
元颢不及预备,仓猝应付敌军,至为北军所乘。领军将军冠受,乃是元颢爱子,竟然被擒去。
元颢大惊遁还,安丰王元延明等亦皆兵溃而退。陈庆之孤军失倚,连忙收众士兵结阵,匆匆引归。
这个时候,嵩高水涨,不便徒涉,那尔朱荣却自督大军,从后面追来。陈庆之部众,急不择路,或投河溺毙,或缘河逃散,单剩得数十百骑,随着陈庆之。陈庆之急令忙从骑下马易服,自己把须发剃掉,冒充沙门(和尚),在豫州程道雍等人的帮助下得以返回南梁建康。
元颢由轘辕南出临颍,从骑(跟从的骑兵部队)四窜(四处逃窜),临颍县卒江丰,诱元颢入室,取刀杀了元颢,传首级到洛阳。
北魏主元子攸,早至北邙,由中军大都督杨津,洒扫宫禁,召集百僚,出来迎接元子攸,涕泣谢罪。
元子攸慰劳已毕,遂入居华林园,颁诏大赦。加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,尔朱兆为车骑大将军,仪同三司,元天穆为太宰。凡北来军士,及随驾文武诸臣,各加五级,出宫人三百名,缯锦杂彩数万匹,班赐有差。临淮王彧,仍诣阙请罪,有诏不问。安丰王元延明自觉无颜,挈带妻子南往投奔梁朝,后来病死在江南。
尔朱荣留都数日,仍然辞归晋阳,遣都督贺拔胜,出军镇守中山,复使统军侯渊,讨灭葛荣余党韩楼。越年再使从子(侄子)骠骑将军尔朱天光,与左都督贺拔岳,右都督侯莫陈悦,率兵前往讨伐万俟丑奴。万俟丑奴出没关中,屡为民患,时正往攻打岐州,令党徒尉迟菩萨等,自武功南渡渭水,扑城攻栅。
贺拔岳引着千骑,倍道赴援,尉迟菩萨已拔栅收兵。贺拔岳前往挑战,诱导尉迟菩萨来至渭南,依山设置埋伏,俟尉迟菩萨轻骑追来,发号让伏兵齐起,得将尉迟菩萨捉住,名为菩萨,奈何毫无神力?收降贼众万余。
丑奴闻尉迟菩萨陷没,退保安定。贺拔岳与尔朱天光会师在岐州,扬言夏令将至,不便行师,应俟秋凉再进。丑奴信为实言,散众归耕,据险立栅。尔朱天光遂与贺拔岳和陈悦二都督,乘夜发兵,攻入大栅。所得俘囚,悉数纵还,诸栅闻风皆降。
尔朱天光长驱直进,径达安定,万俟丑奴无兵可守,弃城出走,贺拔岳等从后追蹑,赶至平凉,围住万俟丑奴。
裨将侯莫陈崇,单骑突入,与丑奴交手,不到三合,便把丑奴活捉了来,大呼出阵,贼皆披靡。乘胜进逼高平,萧宝夤为丑奴太傅,尚欲拒守,元天光将万俟丑奴推至城下,指示守卒,谕令速降。
守卒立即应命,执拿住萧宝夤,送入大营,关中悉平。
永安三年(530年)七月,尔朱天光依靠手下将领贺拔岳的帮助,攻灭万俟丑奴。随后,万俟丑奴和萧宝夤,械送都中,缚至阊阖门外,示众三日,方将萧宝夤赐死,丑奴处斩。万俟丑奴性命了,萧宝夤亦性命了。
自葛荣失败后,宇文泰与其三哥宇文洛生归降尔朱荣。宇文洛生人品端正,体恤士兵,声望很高。尔朱荣听闻他的雅名,对他十分嫉妒猜疑。于是尔朱荣故意捏造罪名,杀害了宇文洛生。
因为宇文泰慷慨陈述,才释去尔朱荣对他的戒心,免遭其难。
由于宇文泰与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有旧,贺拔岳亦是武川军人,与宇文泰之父宇文肱关系甚密,因此,宇文泰被收编在贺拔岳部下。
宇文泰曾随军讨伐元颢,因功封宁都子,至此复从贺拔岳入关,讨平丑奴,魏主元子攸,擢升宇文泰为征西将军,行原州事。宇文泰安抚关陇,待民有恩,民皆感悦,互相告语道:“早遇宇文君,我等怎肯从乱呢!”为北周开国张本。
这且慢表。且说尔朱荣迭平叛乱,勋爵愈隆,威势亦愈盛,虽居外藩,遥制朝政,宫廷内外,遍布心腹,伺察北魏君主动静。
魏主元子攸有心振作,勤政不怠,常与吏部尚书李神隽,议清治选部,荣奏补曲阳县令,资格未合,为李神隽所搁置。尔朱荣当即怒起,擅自调补,李神隽惶恐尔朱荣辞职,尔朱荣即使从弟仆射尔朱世隆,代理吏部,欲调北人镇河南诸州,魏主元子攸未许。
太宰元天穆,出镇并州,竟为尔朱荣上奏道:“天柱立有大功,为国宰相,若请变易全国官吏,陛下亦不得遽违,况止调数人为州吏,如何不即允许哩。”
魏主元子攸复谕道:“天柱若不为人臣,朕亦须听他命令;如犹存臣节,怎得黜陟百官!”天柱指的就是尔朱荣。
元天穆转告尔朱荣,尔朱荣当然心里生恨。尔朱后性又妒忌,稍有不平,便忿然道:“天子由我家置立,怎得自专?我父原拟自为,何不早自决计呢!”尔父若为天子,尔只能做个公主,怎能总制六宫?
尔朱世隆亦谓兄不为帝,自己未得封王,暗中心生觖望。惟魏主外制强臣,内迫悍后,居常愀然不乐。城阳王元徽之妃,系魏主之舅女,侍中李彧,是魏主姊婿,魏主因她戚谊相关,格外亲信。二人欲得权宠,尝恨尔朱氏牵制,所以日夕毁荣,劝魏主除害。
侍中杨侃,胶东侯李侃曦,仆射元罗等,亦曾与谋。魏主元子攸亦时思除去尔朱荣,只一时未敢猝然发难。
尔朱荣好游猎,寒暑不辍,辄绘缚虎图进呈,谓臣不忘武功,实欲北扫汾胡,南平江淮,为天子作统一计。
又称参军许周,劝臣取九锡礼,臣未立大功,怎得叨受殊荣,已将许周斥去等语。魏主元子攸见他词意骄倨,益有戒心,唯玺书褒答,申奖忠诚。无非以假应假。
这个时候,尔朱后怀妊九月,将要分娩,尔朱荣上表奏请入朝,欲乘便视后(看望自己女儿,就是魏主元子攸的皇后)。
城阳王元徽等人建议说尔朱荣果然来到王宫,正好埋伏士兵将其刺毙。
李侃曦独言尔朱荣必然设备,恐未可图,不如先杀尔朱荣的党羽,发兵抗拒尔朱荣为是。两议俱属未妥。魏主元子攸尚是未下决定,都下已经颇泄秘谋。
胆小如中书侍郎邢邵之徒,听闻尔朱荣前来的消息,被吓得一路向东逃跑。
尔朱荣气势汹汹地入京,引得旁人议论纷纷。有人说看尔朱荣的架势,必定会篡位造反。也有一部分人猜测,孝庄帝会对尔朱荣动手。尔朱世隆一向胆小怕事,为了保险起见,于是他自导自演,派人在自家门上写了个匿名贴子:“天子与杨侃、高道穆密谋,要杀掉太原王!”然后他自己假装发现匿名信,揭下贴子呈送给尔朱荣。然而,尔朱荣却亳不领情,他唰唰几下撕毁匿名贴,往地上狠狠吐了口唾沫:“世隆可真是胆小鼠辈!看我单骑入朝,有人能挠我毛发么?”
尔朱荣妻子亦劝尔朱荣不行,尔朱荣终是不听。
永安三年(530年)八月,尔朱荣即率领将士等南下,妻子亦随行,直接抵达洛阳。
魏主元子攸本即欲杀尔朱荣,因恐元天穆在并州,必为后患,于是虚与周旋,优礼相待。
尔朱荣入宫待宴,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,有人提醒尔朱荣,说不准孝庄帝元子攸哪天就会对他下手。
尔朱荣直接闯入宫质问孝庄帝元子攸。面对凶神恶煞的尔朱荣,孝庄帝元子攸却面色不改,镇定自若地对他说:“我也听到外面的人说你要杀我,难道是真的?”
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这一句巧妙反问,让尔朱荣彻底放松了警惕,自此之后,尔朱荣每次入宫只带几十个随从,甚至连防身兵器都懒得带了。
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看见尔朱荣尚无反意,拟取消之前提议,城阳王元徽怂恿道:“就使荣果不反,亦不可耐;况未必可保呢。”
魏主元子攸乃征元天穆入朝,欲一并除去。尔朱荣全未察觉。再加朝士随员,向尔朱荣献谀言,或说是将加九锡,或说是将下禅文,或说是长星入中台,为除旧布新的预兆,或说是并州城上有紫气,不日当有应验,哄得尔朱荣心花怒开,扬扬自得。
尔朱荣有小女,适魏主兄子陈留王元宽,尔朱荣尝指宽示人道:“我终当得此婿力。”这种词态,传入宫廷,越令魏主元子攸生嫌。
魏主元子攸又在梦见自己取刀,自割十指,醒后很觉惊惧。问诸元徽及杨侃,徽答道:“蝮蛇螫手,壮士断腕,梦中割指,亦是此类。陛下若临机立断,可保吉征。”魏主意乃决定。
可巧元天穆奉召入都,由魏主元子攸邀同尔朱荣,迎入西林园,摆酒接风。荣请令群臣校射,且面奏道:“近来侍臣多不习武,陛下宜率五百骑出猎,振励武功。”魏主含糊许可,但心中愈觉动疑。越日召入中书舍人温子升,问汉杀董卓事,魏主元子攸道:“王允若赦凉州人,必不至死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