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十万军鏖战襄樊(1/2)
阿济格的担心有点多余了。若换做寻常时候,左梦庚都有可能投降,但现在他却被逼上了梁山,不得不死守襄阳了。为何呢?因为襄阳对面的岘山大营里,就有他的死对头——金声桓。
这襄阳城里,谁都可以投降,唯独他降不得,他知道一旦自己降了明军,金声桓是不会放过他的。而且城里的一万两千左军也不会投降,他们都是左军嫡系,受左氏父子恩养多年,忠心耿耿。此外樊城那边还有阿济格的两万援军掠阵,也给了襄阳城里莫名的信心,至少在短时间内,襄阳城还是稳得住。
不过阿济格也太看得起左梦庚了,作为荆楚军团的统帅,李昭还没到想要劝降左梦庚的地步。在他眼里,此人不过是臭鱼烂虾而已,还不配他来劝降。
左梦庚不是南宋吕文焕,他李昭也不是蒙古人!襄阳,他志在必得!
有了鏖战岗大营牵制樊城清军,岘山大营的明军终于又可以继续进攻襄阳了。正月二十九日,李昭坐镇鏖战岗大营,亲自调度襄阳攻城战。
初春时节,乍暖还寒。明军将士们都将棉衣裹得紧紧的,随后在五更时辰便用过早饭,开始磨刀擦枪、活动身体,准备战前的预备工作了。
今天负责攻城的是金声桓所部。他与左梦庚旧怨深重,再加上自己刚反正不久,也急于立功,于是就主动请缨攻城。
岘山大营里的这七千金部将士 ,现在还穿戴着绿营兵的蓝色棉甲、头上带有护耳的冬帽,与大营里其他各部明军飞碟盔、黑色布面甲的军服装束,显得有些格格不入,很像是清军混入了明营之中。这主要是因为明军的军装甲胄都是潭州金牛湾生产的,而正月里战事正急,后方的这些军装甲胄都还没来得及运送至襄阳前线,也就使得反正的金部将士都还没来得及换装。不过这些问题也不大,毕竟都割掉辫子了,明军也还是分辨得出敌友的。
退守岘山大营的这十多天,金李杜三部将士并非什么事都没干。为了破襄阳的护城河,老成持重的李过想出了一个办法。他提出可以将攻城所用的云梯进行改造,将其加长加宽加固,还能平放,以用作浮桥。这个想法得到了金声桓和杜仕希的认可,并让随营工匠成功打造了一台可移动式的推车浮桥,然后还在营中进行了演练,发现效果还很好。然后为了能适应战场环境,工匠们又将桥木板子设计成了伸缩式。临战时,前线士卒只需要将推车推至护城河边,然后再将悬空的桥木板子借助重力倒下,上方的十多节板子就能自动拼接完成,非常巧妙。
于是在这十多天里,岘山大营的军汉和工匠们,昼夜不息的赶工制造了二十多台推车浮桥,就等着冲破襄阳那长达两百五十米的护城河。
辰时,初春的暖阳刺破寒雾,襄阳城西面鼓角争鸣,大战正式拉开序幕。
金声桓将部众分成三个波次,并以麾下三大参将分领之,他自己则率亲兵在后督阵。随着令旗挥舞,担当第一攻击波次的三千人发动了进攻,前排高举盾牌,将二十多辆推车浮桥向护城河边上缓缓推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