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我爹贪污入狱,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> 第681章 却听到了几声沉闷的空响

第681章 却听到了几声沉闷的空响(1/2)

目录

南岸的护坡已经砌筑了大半,灰色的石块整齐地排列着,远远看去十分规整。

赵承平没有只看表面,他放慢脚步,沿着河岸缓缓前行,目光紧紧盯着护坡。他时而蹲下身,用手轻轻敲击石块,听着声音判断是否砌筑密实;时而拿出卷尺,测量石块之间的缝隙宽度;时而对照图纸,核对护坡的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老周跟在他身后,时不时介绍着施工情况:“我们用的都是花岗岩石块,强度够高,砌筑时也都用了水泥砂浆勾缝,应该没问题。”

赵承平没有接话,只是继续巡查。走了大约一公里后,他的脚步突然停住了。眼前这段护坡约有五十米长,表面看起来和其他段落没什么区别,但当他用手敲击石块时,却听到了几声沉闷的空响。“老周,你过来看看。” 他指着一块石块,“这块石头

老周赶紧蹲下身,用手敲击了几下,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:“不可能吧?我们施工时都要求工人灌满砂浆的。” 他让旁边的工人拿来撬棍,轻轻撬动石块,果然发现石块是工人赶进度,没注意把砂浆灌实。” 老周有些尴尬地说。

赵承平的眉头皱了起来,他继续沿着这段护坡检查,发现类似的问题还不少:有十几块石块 2 厘米,还有几处勾缝不平整,存在裂缝。“老周,这段护坡的问题很严重。” 他语气严肃,“石块砌筑不密实,缝隙过大,勾缝不平整,一旦遇到暴雨,水流冲击过来,很容易把石块冲垮,到时候整个护坡都可能塌陷,危及沿岸村庄的安全。”

他拿出手机,对着存在问题的部位拍了照片,又打开笔记本,详细记录:“南岸护坡 K2+300 至 K2+350 段,存在以下问题:1. 15 块石块砌筑不密实,底部有空隙;2. 石块间缝隙宽度超标,最大达 3.5 厘米;3. 勾缝不平整,存在 5 处裂缝。”

老周看着记录,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:“赵工,这段护坡不在主要河段,水流冲击不算大,要不就这样吧?返工的话,得把这些石块都拆下来重新砌筑,不仅耽误工期,还得增加不少成本。”

“防洪安全没有主次之分。” 赵承平的语气没有丝毫松动,“不管是主要河段还是次要河段,护坡都是防洪的重要防线。现在看着水流不大,可一旦到了汛期,水位上涨,水流速度加快,这段不密实的护坡肯定抵挡不住。到时候不仅要重新抢修,还可能造成洪水漫溢,淹没沿岸的农田和村庄,损失就不是这点成本能比的了。”

赵承平立刻让老周通知施工队负责人过来。半小时后,施工队负责人老王匆匆赶到,他听说要返工,脸色立刻沉了下来:“赵工,没必要这么严格吧?这段护坡确实有点小问题,但也不至于返工。我们在里面加了钢筋网,就算石块有点松动,也不会轻易垮掉。”

“加了钢筋网也不行。” 赵承平拿出施工图纸,指着上面的要求,“设计图纸明确规定,护坡石块砌筑必须砂浆饱满,密实度不低于 95%,缝隙宽度控制在 2 厘米以内,勾缝必须平整无裂缝。你们现在的施工完全不符合设计要求,钢筋网不能替代砂浆的粘结作用,长期下来,钢筋网会锈蚀,石块还是会松动脱落。”

老王还想辩解:“赵工,我们也是按行业惯例施工的,很多项目都是这么做的,从来没出过问题。”

“行业惯例不能替代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。” 赵承平的声音提高了几分,“河道整治是民生工程,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,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。今天我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明天汛期出了问题,谁来负责?谁能承担得起这个后果?”

他顿了顿,语气缓和了一些:“老王,我知道返工麻烦,成本也高,但安全是第一位的。现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,总比以后出了事故再补救要好。你们可以制定详细的返工方案,合理安排工人,尽量减少对工期的影响。我会在这里盯着你们整改,确保整改质量达标。”

旁边的老周也劝道:“老王,赵工说得对,安全无小事,我们还是按要求返工吧。真要是出了问题,我们谁都担不起责任。”

老王看着赵承平坚定的眼神,又看了看存在问题的护坡,心里明白,这次的返工是躲不过去了。他叹了口气,点了点头:“行,赵工,我服了。我们马上安排工人返工,把这段护坡拆了重新砌筑,一定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来,保证密实度和缝隙宽度都达标。”

“好。” 赵承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,“我希望你们说到做到,尽快组织工人返工,整改期间我会每天过来检查。整改完成后,我们还要进行注水试验,测试护坡的抗冲击能力,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后,才能继续后续施工。”

老周和老王连连点头:“一定一定!我们今天就组织工人,明天一早开始返工。”

检查完河道工程,赵承平开车返回市里。

后视镜里,施工队的工人还在弯腰搬石头,现场经理的身影缩成个小黑点,大概还在对着返工清单叹气。赵承平轻轻按了下方向盘上的喇叭,算是无声的告别,心里却没闲着:这周跑的五个项目,像五张拼图在眼前铺开。污水处理厂的螺栓、农贸市场的安全通道、养老院的呼叫按钮,还有河道护坡那松动的石块,每个细节都扎在脑子里,比笔记本上的字迹还清晰。

“安置房缺材料,报表还造假;污水处理厂进度快,细节却马虎;河道工程看着完了大半,护坡却偷工减料……”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副驾驶喃喃自语,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方向盘。上次局里开项目推进会时,王副局长还说 “民生工程不能只看速度,质量才是根”,现在看来,能把 “速度” 和 “质量” 捏到一起的项目,竟然没几个。

车开上国道时,天已经擦黑了。路灯还没亮,远处村庄的灯光像撒在黑布上的碎米粒。赵承平打开车灯,光柱劈开夜色,照亮路面上坑洼里的积水。他放慢车速,脑子里却在飞快盘算:回去得写份详细汇报,不能只列问题,得把 “问题原因” 和 “整改建议” 都写清楚。安置房的材料短缺,要查是供应商故意拖延,还是施工方资金不到位;污水处理厂的细节问题,得附上照片,让施工方没法含糊;河道护坡的返工,必须明确整改时限,不能让他们拖到下月底。

想到这里,他腾出一只手,从公文包里摸出笔记本 —— 白天记满检查内容的纸页上,已经用红笔标了好几个 “重点”。他翻到空白页,借着车灯的光,飞快写下 “汇报框架:1. 各项目进度对比;2. 问题分类(材料 \/ 质量 \/ 安全);3. 整改要求及时限”,字迹在颠簸中有些歪,却依旧工整。

等车子驶入市区时,已经是晚上七点多。街道两旁的商铺亮着灯,小吃店飘出的香味从车窗缝钻进来,勾得肚子 “咕咕” 叫。赵承平路过常去的那家牛肉面店,看着店里满座的客人,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停 —— 汇报要赶在明天上班前给王副局长过目,今晚必须把初稿写完。

单位的办公楼在夜色里像个沉默的巨人。赵承平把车停在停车场的老位置,车头对着办公楼的大门,这样明天早上能少走两步路。他拎着公文包下车,包带勒得肩膀有点酸 —— 里面装着这周的检查记录、项目报表,还有从住建局复印来的安置房进度材料,沉甸甸的,像装着一堆待解的难题。

走进办公楼大厅,感应灯 “啪” 地亮了,照亮墙上 “质量监督,为民负责” 的标语。电梯在三楼停下,门刚打开,就听见走廊里传来打印机的 “嗡嗡” 声。赵承平顺着声音走到办公室门口,果然,有几盏灯还亮着:项目科的老张正对着电脑核对数据,桌上的咖啡杯空了一半;监测室的小李在整理检测报告,打印机旁堆着一叠刚印好的纸。

“赵哥,今天回来得挺晚啊?” 老张抬头看见他,笑着打招呼,“清河的安置房项目怎么样?”

“材料缺得厉害,报表还掺水。” 赵承平放下公文包,拉过自己的椅子,“你们这是还在赶上周的监测报告?”

“可不是嘛,明天要给市局送过去。” 小李伸了个懒腰,“赵哥你也加班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