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9章 诗迎终章 青春待航(2/2)
阿拉伯老人的孙子在 “声音博物馆” 的 “全球诗墙” 前,举办了场 “诗性青春” 线上直播。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砚珩班级的 “记忆墙” 影响,全球考生纷纷上传自己的考前诗。中国考生的 “笔是星轨的刻刀”,法国考生的 “考卷是天空的一页”,澳大利亚考生的 “答案在风里飘”,都在 “红土记得每粒种子的倔强” 处形成光的交汇。“刚才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留言,” 青年对着镜头举起手机,“他说这些年轻的诗比任何获奖作品都动人,因为里面有‘宇宙初生时的纯粹’。”
他突然切换到实时画面,砚珩班级的 “诗性能量环” 正发出耀眼的光,与博物馆的 “全球诗墙” 形成跨洋共振。“您看这组数据,” 青年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,“全球有一百二十万考生同时朗诵‘千峰各异皆成画’,形成的声纹能量相当于新星系一次小型耀斑爆发,这是属于青春的宇宙级声浪。”
林宇站在观测台的全息屏前,看着 “记忆墙” 的光带与全球 “心诗光轨” 织成张璀璨的网。印第安酋长的 “声音图腾” 突然投射出道金光,将历代青春的记忆与同学们的身影重叠,在地面拼出 “代代相传的旷野”。“向日葵开花前总要低头积蓄力量,” 老酋长抚摸着图腾上滚烫的刻痕,“明天他们抬头的那一刻,整个宇宙都会看见这些年轻的花盘,正朝着自己的光生长。”
夜幕降临时,“诗性倒计时” 显示还剩最后一天。全班同学在操场的 “星轨跑道” 上最后一次夜跑,光伏手环的光带在身后拖出长长的轨迹,拼成 “考前的每一刻,都是诗的酝酿”。跑到终点时,砚砚用激光笔将新星系的光带图投射到夜空,珩珩带领大家朗诵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的最后一段,声音穿过云层,与新星系的脉冲声碰撞出漫天光雨,每滴雨珠里都藏着一个同学的名字。
“我们约定了,” 砚砚对着镜头突然红了眼眶,镜片反射着漫天光雨,“等考完试,要带着‘记忆墙’的光片去安第斯山脉,让它们听听宇宙的诗,也告诉您,您说的‘万物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写诗’,我们终于懂了。” 珩珩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,自己的眼眶也泛起水光,纪念册在她怀里轻轻震动,浮现出 “青春的诗永远在路上”。
林宇收到苏瑶发来的实时画面时,正用光伏笔在金属板上写下:“高考是终点,不是终点”。笔尖落下的瞬间,全息屏上的光雨突然化作无数光蝶,绕着同学们的身影飞舞,翅膀上的光纹组成新星系的立体模型。他知道,这些年轻的灵魂明天将走进考场,但他们的青春诗篇早已超越了试卷的边界,在宇宙的旷野里,正等待着新的航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