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4章 收获时节,声传更远(1/2)
安第斯山脉的向日葵在秋风中沉甸甸地低着头,种籽外壳的星轨纹路在阳光下愈发清晰。印第安部落的孩子们挎着光伏板做的小篮子,一边采摘一边唱着西班牙语版的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。“酋长说这些种籽要分成三份,一份留着明年种,一份送给别的部落,还有一份磨成粉,做成会唱歌的饼。” 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举起饱满的种籽,对着阳光照,“您看,种籽里面也有光,像藏着小星星。”
林宇接过女孩递来的种籽,指尖摩挲着那些天然的纹路,突然想起十年前在迪拜仓库里,第一次收到中东客户订单时的激动。那时他以为成功是签下多少合同,而现在看着漫山遍野的向日葵和光伏板,才明白真正的成功是让一种理念像种籽一样,在不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。
浙江老乡的儿子带着 “光伏声音邮局” 的升级版来到安第斯山脉。新的邮筒能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声波,贴在向日葵花盘上,种籽成熟后就能带着声音的印记。“刚才有个印第安母亲用它给远方的丈夫寄‘歌声种籽’,说等他收到种下,长出的向日葵会唱她的声音。” 年轻人指着邮筒旁的向日葵,“您听,这些花盘转动的声音,已经带着她的调子了。”
阿拉伯老人的孙子在中东建成了 “声音博物馆”。博物馆的外墙是由无数块小型光伏板组成的,每块板都存储着不同版本的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。白天,光伏板吸收阳光发电,夜晚则根据存储的声音亮起不同的图案,形成一幅流动的声光电画卷。“昨天有个犹太拉比来参观,说要把希伯来语版本刻在自己的圣经上,‘让旋律和经文永远在一起’。” 青年给林宇发去视频,画面里不同信仰的人在博物馆前载歌载舞,像一幅和谐的人间画卷。
苏瑶的 “星空书信” 可收到了印第安孩子们用向日葵种籽做的 “声音拼图”。每个拼图块上都刻着一个音符,拼起来是《星际合唱版》的旋律片段,还能通过光伏板供电发出声音。“他们说这是给宇宙的零食,让星星也尝尝声音的味道。” 苏瑶把拼图放在 “星轨图书馆” 的展示柜里,旁边是安第斯山脉寄来的 “旋律玉米”,玉米粒排列的形状恰好是一段乐谱。
小宇的科研团队传来好消息,他们研发的 “声音种子” 发射装置成功将《星际合唱版》的旋律编码,植入了一颗即将发射的气象卫星。“这颗卫星会在太空中播撒带有旋律编码的微型探测器,就像给宇宙播撒声音的种籽。” 小宇在视频里展示着探测器的模型,“科学家说,说不定几百年后,别的星球上会开出会唱地球歌的植物。”
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 “便携光伏教室” 在亚马逊雨林收获了第一批 “声音果实”。印第安孩子们用雨林里的果实做了简易的乐器,演奏着融合了美洲豹吼声和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间奏的曲子。“有个孩子说,要把这些果实埋进土里,‘让森林永远记得我们的歌’。” 志愿者在日志里写道,“现在雨林里的很多植物,都能在风里唱出这段旋律了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