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 声传万里,花开遍野(1/2)
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的旋律被存入深空探测器的消息传开后,全球掀起一股 “不标准答案” 热潮。非洲沙漠创新实验室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包裹,有挪威学生寄来的极光录音,想加入歌曲的新版本;有巴西工匠用雨林木材做的吉他,说要和光伏吉他合奏;还有阿富汗女孩画的星空图,背面写着 “我的答案在画笔里”。
林宇把这些 “礼物” 陈列在实验室的展示厅,最显眼的位置放着浙江老乡儿子团队研发的 “便携光伏教室”。这是个可折叠的集装箱,展开后能容纳三十个学生,光伏板供电的灯光下,墙面能投射出观测台的星轨影像。“昨天在难民营测试时,孩子们围着它唱了整整三小时歌。” 年轻人在视频里晒黑了不少,却笑得格外亮,“有个失明的孩子摸着光伏板说,‘这是会发光的星星’。”
苏瑶的分校此时正筹备一场 “沙漠艺术节”。阿米尔带着柏柏尔族的孩子们,用光伏板的边角料做了一组雕塑,造型是歌词里的胡杨与珊瑚。“我们想让所有人知道,废弃的东西也能开出美的花。” 他指着雕塑底座刻的字,那是用阿拉伯语、中文和柏柏尔语写的 “人生是旷野”。
艺术节开幕那天,林宇特意从实验室赶回来。当他看到舞台背景是小宇团队用卫星信号投射的星轨时,突然被一阵熟悉的旋律吸引 —— 是非洲孩子们在用斯瓦希里语唱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,其中混着几句生硬的中文,仔细一听,竟是当年在迪拜仓库卸货的阿拉伯工人教的调子。
“他们说这首歌里有沙漠的味道。” 苏瑶递给他一杯薄荷茶,“就像你总说,好的光伏板要能适应所有气候,好的故事要能走进所有人心。”
话音刚落,小宇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。背景是休斯顿航天中心,他身边站着几位宇航员:“爸,我们给探测器加了个新功能 —— 每飞过一颗行星,就用它的磁场频率改编一次歌曲旋律。现在土星版的已经出来了,你听,像不像沙漠里的风穿过光伏板的声音?”
电话那头传来空灵的旋律,林宇突然想起酋长说的 “河流从不走直路”。他转头看向台下跳舞的孩子们,他们的舞步里既有中东的旋转,又有非洲的踏脚,就像这首歌的旋律,在不同文化里长出了不同的枝丫。
音乐节结束后,林宇收到一份特殊的订单: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想采购一百套 “便携光伏教室”,送到战乱地区。“孩子们在黑暗里唱这首歌时,眼睛比星星还亮。” 基金会专员在邮件里附了段视频,难民营的帐篷里,孩子们举着用罐头盒做的 “话筒”,唱到 “脚印会开出花” 时,有人真的在沙地上踩出了一串歪歪扭扭的花形脚印。
林宇立刻召集团队开会。张工拍着胸脯保证:“车间现在能做到三天出一套,就是非洲的运输有点麻烦。” 浙江老乡的儿子突然举手:“我有个办法 —— 让当地的青年联盟参与组装,既省运费,又能教他们技术,这不就是‘不标准答案’的做法吗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