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8章 星轨为证,步履不停(2/2)
林宇把照片设成手机壁纸时,张工拿着一份订单跑过来:“欧洲的新能源公司要批量采购咱们的光伏设备,说看中了里面的‘沙漠智慧’。他们还想合作开发‘音乐光伏板’,让发电时的电流声变成旋律。” 林宇看着订单上的数字,突然想起第一次在中东签下合同时的场景,那时他在合同背面写下 “活下去” 三个字,而现在,这三个字已经长成了一片森林。
深秋时节,林宇一家在红海的珊瑚礁保护区汇合。苏瑶带着分校的孩子们潜水观察珊瑚生长,小宇调试着水下录音设备,要把珊瑚虫的声音加入歌曲的新版本,林宇则在沙滩上教非洲工友们弹光伏吉他。当三种声音 —— 孩子们的笑声、珊瑚的低语、吉他的旋律 —— 交织在一起时,海面上突然飞起一群海鸥,像被旋律惊动的音符。
“你看,” 苏瑶指着水里不同颜色的珊瑚,“有的长得快,有的长得慢,但都在按自己的节奏活着。就像咱们一家人,你在沙漠里搞光伏,我在校园里教孩子,小宇在实验室里追星星,谁也不是谁的‘标准答案’,但凑在一起就是完整的人生。”
林宇望着远处正在安装的海上光伏电站,蓝色的面板在阳光下闪着光,像一片浮在海上的星空。他掏出手机,给十年后的自己发了条定时短信:“还记得光伏吉他弹出的第一声吗?那是所有‘不标准答案’的开始。”
夜幕降临时,他们在沙滩上燃起篝火。非洲工友们敲着鼓,中东乐手弹着乌德琴,中国的支教老师带着大家合唱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。歌声越过红海,越过沙漠,越过星空,像一条无形的线,把所有不同肤色、不同语言的 “旷野人生” 串在了一起。
林宇看着跳动的火焰,突然明白这首歌真正的意义。它从来不是要给出答案,而是要告诉每一个人:人生的精彩,正在于没有必须遵守的轨迹。就像沙漠里的风,吹过光伏板会产生电流,吹过琴弦会变成旋律,吹过人心,会变成勇气。
而这勇气,终将像歌词里唱的那样,让每一个脚印,都在属于自己的旷野里,开出独一无二的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