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7章 旋律未歇,旷野无垠(2/2)
小宇的科研团队在这时传来捷报:他们的量子芯片成功应用在中东首颗通信卫星上。发射那天,控制中心播放着改编成电子乐的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,旋律随着卫星信号飞向太空。“现在这首歌真的能传到宇宙了。” 小宇在视频里兴奋地挥舞着手臂,背景里,中科院的院士正拍着他的肩膀笑。
卫星入轨的第二天,林宇收到了一份特别的 “贺礼”—— 浙江老乡的儿子寄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。孩子在附信里说,他加入了学校的 “一带一路技术社团”,正和同学们研究如何把光伏设备改得更轻便,“以后要背着它去非洲,就像林叔叔带着吉他去巴黎一样”。
这天晚上,林宇一家又聚在观测台。苏瑶翻出巴黎带回的孩子们的画,小宇调出卫星传回的星空图,林宇抱着那把光伏吉他轻轻弹唱。远处的光伏电站闪烁着蓝光,和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,仿佛整个沙漠都在跟着旋律轻轻摇晃。
“还记得刚创业时,你总说要赚够钱就退休吗?” 苏瑶靠在他肩上,看着星空图里的火星,“现在倒好,又要去非洲建实验室了。” 林宇笑着弹了个和弦:“你不也一样?说要在观测台看星星,结果又琢磨着给难民儿童开绘画课。” 小宇突然插嘴:“那我也算‘不务正业’?明明是搞芯片的,却给卫星装了听歌的功能。”
三人相视而笑时,观测台的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条消息:非洲的合作伙伴发来一段视频,一群黑皮肤的孩子正围着简易光伏板,用斯瓦希里语唱着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。他们的脚下,是用粉笔在地上画的音符,随着晚风轻轻颤动。
林宇放下吉他,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。他知道,这首歌的旋律终将被新的故事覆盖,但那些关于勇气、包容与坚持的内核,会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,在不同的土壤里扎根生长。
就像此刻,巴黎的掌声、迪拜的鼓点、非洲的歌声,都在同一片星空下交融。而属于他们的旷野,还在不断延伸 —— 或许是非洲沙漠里的第一块光伏板,或许是难民儿童画笔下的第一颗星,或许是卫星传回的第一串带着旋律的宇宙信号。
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但总有新的答案,在脚下的土地里,在远方的星光里,在永远不会停歇的旋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