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霸道总裁爱上穷女生 > 第347章 旋律未歇,旷野无垠

第347章 旋律未歇,旷野无垠(1/2)

目录

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的旋律在沙漠与城市间回荡时,林宇收到了一封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邮件。对方邀请他带着这首歌的创作团队,参加在巴黎举办的 “文化多样性论坛”,分享如何用音乐架起跨文化的桥梁。“您的歌里有中东的鼓点,有中国的情怀,还有人类共同的对生命的思考。” 邮件末尾附着一张论坛海报,背景是星空下的沙漠,与观测台的夜景惊人地相似。

出发前,张工抱着一把特制的吉他找到林宇。琴身是用光伏板废料改造的,琴弦是中东传统乐器的丝弦,琴箱里嵌着一小块沙漠玫瑰石。“这是车间的老伙计们琢磨的,说带着它去巴黎,就像带着整个沙漠的故事。” 张工粗糙的手指划过琴身,“我试弹了一下,弹出的旋律里,有咱们电站的电流声呢。”

林宇抱着这把 “光伏吉他” 走进巴黎论坛现场时,厅内正播放着阿拉伯语版的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》。一位戴头巾的女士看到他怀里的吉他,眼睛亮了起来:“我在迪拜的光伏电站工作,每天午休都听这首歌。那些中国工程师教我们修设备时,总说‘办法总比困难多’,就像歌词里唱的‘脚印会开出花’。”

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,有人提出尖锐的问题:“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中,企业该如何找到平衡?” 林宇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抱起吉他弹了一段乌德琴前奏,接着唱了那句 “你可以是胡杨,也可以是珊瑚”。“就像这旋律,既要有沙漠的根,也要有海洋的包容。” 他指了指台下的中东乐手,“我们的光伏技术能在沙特落地,正是因为张工他们愿意花四十天在沙漠里改参数,而不是把国内的标准硬套过去。”

台下响起掌声时,林宇的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苏瑶发来的视频。画面里,分校的孩子们正在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微型观测台,阿米尔举着打印好的零件,对着镜头喊:“林叔叔,我们要把这个送给巴黎的朋友,告诉他们沙漠里的星星和这里的一样亮!”

论坛结束后,团队受邀去当地一所国际学校演出。当林宇用不太标准的法语唱到 “人生是旷野” 时,台下的孩子们突然举起画板,上面画着各种奇奇怪怪的 “人生轨迹”—— 有骑着骆驼的宇航员,有戴着头巾的程序员,还有在光伏板旁写生的画家。校长笑着说:“这些画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能说明‘多样性’。”

回国途中,林宇在飞机上翻看论坛的留言簿。有位非洲企业家写道:“我们的沙漠也需要光伏设备,但更需要‘不用问标准答案’的勇气。” 他突然决定,要在非洲建一个 “沙漠创新实验室”,把中东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复制过去。“让张工带队去考察,” 他给国内发消息,“告诉他们,不用急着出方案,先听听当地人怎么说 —— 就像当年在沙特那样。”

与此同时,苏瑶的分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 —— 一群来自战乱地区的难民儿童。他们怯生生地走进观测台,当望远镜对准火星时,一个小男孩突然小声说:“我爸爸说,战争总会结束,就像沙漠总会下雨。” 苏瑶想起林宇常说的话,蹲下来告诉他:“你看那些星星,不管相隔多远,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。你们也一样。”

她给孩子们播放了跨洲合唱的视频,当看到不同肤色的孩子用不同语言唱着同一首歌时,难民儿童们慢慢放下了拘谨。有个女孩拿起画笔,在纸上画了一条连接着战火与星空的线,旁边写着歌词:“风有方向,沙没有轨迹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