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9章 种的不只是菜 还有良心(2/2)
“今年雨水多,根腐病有没有复发?”
今晚吃饭时,方振华喝多了,忽然说,“其实绿源给的并购价,够我们仨下半辈子衣食无忧。”
我看着他,笑了,“那你为什么没签?”
他说,
“因为我知道,一旦卖掉,‘泽农’就真的死了。
它活着的意义,从来不是估值数字。”
是啊,它活着的意义,是我们年轻时在田埂上许下的诺言:
不让一个跟着我们走的人掉队。
明天我要提议,在集团设立“沉默者基金”,
专门奖励那些默默扛事、不出风头的一线管理者。
名字是陈泽起的,他说,
“有些人走得慢,但走得最远。”
窗外月光如水,照在晾衣绳上那只褪色的红气球上,
那是我们结婚那天绑在水泵上的,风吹雨打十年,还没破。
也许有些东西,本就不会真正消逝。
晚安,这片土地。
晚安,我们的梦……
今夜无眠的,其实不只是沈涵,还有方振华。
泽农总部,旧楼顶。
方振华叹了口气,能走到今天,运气和能力占据了大多数……
“好久没有写文章的习惯了,没曾想,有朝一日,出了学校,还能继续写啊!”
我把那件压在柜底三年的深灰西装烧了。
不是因为恨它,而是想记住,曾经我也穿着它,在董事会上为一句“农民等不起”拍案而起。
那时的我,还没学会用Excel表格丈量良心,也还没把“妥协”当成每日早餐一样吞咽。
他们说我是“背叛者”,是让泽农走上歧路的推手。
可有谁知道,当陈泽消失的第三个月,
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,听着电话那头山沟村王婶哭着说,
“贷款还不上,他们要收我的地……”
那天夜里,我翻出了我们创业时的第一份计划书。
泛黄的纸上写着:“以科技助农,让土地有尊严。”
我哭了。
不是因为感动,是因为恐惧,我怕这一切要完了。
所以我和沈涵做了那个决定:
签对赌、调数据、引入丰年供应链……
不是为了自保,是为了活着!哪怕背负骂名,也要把这艘船撑到风浪过去!
有人说资本没有底线,可我觉得,底线从来不在账本上,
而在你敢不敢在暴雨夜开车送药给发烧的孩子;
在于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信用去赌一个农户来年的种子钱。
上周我去怒江回访阿茸,山路通了,她家的土豆现在走“共富专链”,还注册了品牌“云棱”。
她在直播时笑着说,
“以前觉得城里人看我们是扶贫对象,现在才发现,是我们养活了他们的胃。”
我坐在她家火塘边,喝了一口包谷酒,辣得眼眶发热。
那一刻我想通了一件事:我不是坏人,也不是英雄。
我只是一个在风暴中死死攥住舵盘、不肯松手的普通人。
陈泽回来那天,我没敢看他眼睛。
不是愧疚,是怕自己会像个孩子一样哭出来,
终于有人回来接班了,终于不用再一个人做所有“错误”的选择。
昨晚喝酒时我话说多了,提了绿源并购的事。
其实报价早就失效了,但我留着那份合同,就挂在办公室墙上,像一面镜子。
每次想低头的时候,就看看它:
你可以体面地退场,但你信仰的东西,会就此死去。
沈涵笑了,她说,
“你知道吗?陈泽看完审计报告后第一句话是,
‘别处分方振华,他是泽农的断骨钢钉。’”
我愣了很久。
原来他懂,他一直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。
明天集团开战略会,“乡村董事”第一次投票表决项目资源分配。
我有点紧张,就像第一次站上讲台讲课那样。
但现在我不怕了,因为这次,我们不是替农民做决定,而是和他们一起做决定。
老树下的灰烬,已经融进泥土,听说今年春天,那棵树开的花格外密。
也许有些牺牲不该被歌颂,但至少,它们值得被理解!
纸快写完了。
窗外雨停了,月亮从云里钻出来,照在楼下新栽的那排小梨树上。
是陈泽前天带着几个实习生种的,说,“等十年后结果,正好接我们的班。”
我合上本子,轻声说,
喂,年轻的自己,
坚持住,后来一切都值得。
留名,方振华。
不忘初心,一群人、一条路、一条心、走到底……
好在这一切的发生,能够被人理解、被人记住,其实,写到这里,就已经足够说明一些事了……
闭上眼睛,方振华知道,这条路可能中途会被怀疑,
但是想要一直坚持下去,却很难很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