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0章 浣溪沙(2/2)
虽说“读书人借鉴不算偷”,但该有的仪式感不能少——若不装装样子,怕是会被人怀疑与草原有所勾结。
更何况,以他的诗词“储备”,作诗本就用不了多久。
百官神色古怪,心中暗自腹诽:
就算陛下早有安排,王平也该演得像一点才对,这般拙劣的演技,连他们都骗不过,更别说草原使团了。
陛下这次,怕是选错人了,换做朝中任何一位官员,那个不是影帝,一个个演起戏来,那叫一个活灵活现,入木三分,王平还是太年轻了,这演技,不行啊....
有些老油条子可惜的只摇头,一脸的失落,仿佛后继无人一般。
在众人的注视下,王平很快放下笔,心中默念:
“东坡先生,今日又要借您的诗词一用,还请莫要见怪……”
一旁的宦官立刻上前,将墨迹未干的纸张取下,重新挂了起来。
这一次,百官望向诗稿的表情,与此前截然不同——这阙词并未刻意卖弄技巧,无论内容还是形式,都是世人公认的主流风格。
只见诗稿上写着:“浣溪沙·端午”
“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流香涨腻满晴川。
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佳人相见一千年。”
短短六句,不仅将端午的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,最后一句
“佳人相见一千年”
更是点睛之笔——这大概是最长久、也最真挚的承诺了吧?只是不知,词中的“佳人”究竟是谁,莫非是他的妻子?
而看到这一句,韩清瑶心中一动,歪着头眼睛布灵布灵的盯着王平,笑得极为甜美,开口问道:
“佳人相见一千年......”
“师兄写的真好,只是这句话是给谁写的啊?不知道师妹见没见过?”
虽说韩清瑶的语气中带着欣喜,可王平却感觉隐隐有一股寒意,若是回答不好,他可就要遭了。
一旁,韩震不动声色,耳朵却微微动了动,等待着王平的回答,这小子要是三心二意,指定没他好果子吃。
当即,王平的脑子飞转,转头朝着韩清瑶笑了笑,刮了一下韩清瑶的鼻子,故作惊诧道:
“还能有谁,当然是当年与我一同进学的小师妹了。”
“某人怕不是忘了与本郎中一同过端午的时光了?”
“哼,才没有呢!”
韩清瑶满意的哼了一声,笑着扭过头。
韩震闻言,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,虞南风三人转头看了一眼,相互对视一眼,笑着点了点头。
这边两人小声的说着.....
而另一边.....苏合不知何时已经睁开了眼睛,他没有立刻提笔作诗,反而缓步走到王平面前,拱手行礼,
开口道:“王郎中,重新介绍一下,在下草原右王,苏合!”
百官心中满是诧异:
这般紧要的时刻,苏合不赶紧写诗,反倒过来与人攀谈,是何用意?
“王平。”
王平也拱手回礼,心中却暗暗提高警惕,这时候这小子不写诗,反而跑过来自我介绍。
不是傻缺,便是心里有鬼!
果然,苏合很快便图穷匕首见,他先是深深看了眼王平,随后轻轻叹了口气,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书册,开口说道:
“众所周知,本王自幼在草原与楚国两地游历,一直以为在年轻一辈中,论诗才无人能及本王,直到途经贵国庆州府,在闹市的摊贩手中偶然买得这本《明月集》,才明白什么是‘坐井观天’。
虽说我始终觉得,册子中的那些诗篇,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,乃是精雕细琢之功。”
“只是后来听说,这诗集的作者被庆州府学政赞为‘大宣才子’,后来更是连中六元....惹的本王神往比试许久。”
“如今与你交手之后,本王才明白,果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,才懂得坐井观天是何等意味。”
“只是……”
“本王有几件事想不明白,还请王郎中解惑.....”
说是请,可苏合却丝毫不给王平选择时间,声调陡然提高,他转身扫过殿内百官,便朗声道:
“你身怀绝世才华,仅凭你的能力,便足以抵得上你同科进士之和。像张清之流,连给你牵马坠镫都不配!
若第一场便派你上场,我又岂会赢得那般轻松?你们大宣的朝堂文臣,竟然不肯选你出战,他们到底在顾虑什么?
恐怕只是不愿看到你声名鹊起吧!而你,明明有如此才能,却不肯主动毛遂自荐,
眼睁睁看着张清被百姓唾骂、声名受损!你们这些人大宣朝臣,难道都是些只知争权夺利的蝇营狗苟之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