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科举: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> 第680章 浣溪沙

第680章 浣溪沙(1/2)

目录

苏轼的《题金山寺》,乃回文诗经典中的经典。

虽不及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更广更被人所知,却在文学专业领域享有极高声誉。

放眼当下这个时代,诗词发展水平远不及前世,像这种回文诗更是少之又少,几乎可以说没有几篇,而在这种情况下,此等水准的回文诗,带给世人的冲击力可想而知。

更不用说,眼下殿内的大多数人,可都是饱读诗书之辈,岂会不明白这首诗的含金量。

苏合被楚国大儒誉为“百年诗才第一高”,在王平看来实在可笑。

若放在前世的华夏,若以苏合的水准为标尺,那配得上“百年诗才第一高”的诗人,简直多如过江之鲫。

苏轼,作为前世华夏诗坛的顶尖人物,其名号更是家喻户晓、无人不晓,他若是想跟苏大大的作品一较高下,怕是早了十万八千里,更不用说是在这种临场发挥的情景下。

而王平此次选择东坡先生这首诗,既非抒情言志,纯粹是为了“炫技”。

前两场比试中,苏合已将张清、初钢逼入窘境,然后散播谣言,肆意夸耀以及贬低两人,眼下他有机会,岂能不替两人回礼?

岂有他苏合仗才欺人,就不许他王平以才压人了?

天下间哪有那般道理?

如今他仅用炫技回应,已算手下留情。

苏合当然也不傻,只是第一场诗比,王平便拿出此等水准世所罕见的回文诗,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,便是炫技,直截了当,毫不遮掩的炫技。

而看穿了这一点,他也干脆认输,不愿浪费时间。

他固然能写出回文诗,也能以黄昏为题作诗,可要将两者结合,还需匹配《题金山寺》的意境,简直难如登天——他甚至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到。

若这首诗真出自对面那王平之手,对方对文字的驾驭能力,怕是已臻巅峰造极之境,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。

御座之上,宣帝端坐,神色沉稳,嘴角淡笑,自带一种“一切尽在掌握”的气场。

百官见状,心中顿时安定:陛下果然深谋远虑,面对苏合的挑衅,果断派王平上场,果然早有准备。

禄赞看了眼《题金山寺》同样瞳孔一所,显然被惊到了,不过他面色倒是颇为平常,凝视王平许久,才笑着拍了拍苏合的肩膀,安慰道:

“先前咱们路过庆州府,从摊贩那儿买的《明月集》,殿下还说那些诗是苦思冥想、精雕细琢的佳作。”

“可眼下看来,王郎中年纪轻轻,诗文造诣竟如此深厚,殿下尽力就好,不必太在意输赢。”

“能遇到这样有意思的对手,本王很高兴。”

苏合笑了笑,语气看似轻松,眼底的战意却愈发浓烈。

当着他的面炫技,自己却无力抗衡,他倒要看看,剩下两场比试,王平还能否这般从容。

当然,若是王平后续撑不住,最后一场他或许会暗中手下留情。

“希望你能多撑一会儿,王大郎中,毕竟能被李卫记恨的年轻人,这大宣朝内可没有几人,而你的本事总不该只有这点吧?”

此时,两名宦官已分别点燃了两人的燃香。

此前草原使团抽了第一签,第二签自然轮到大宣。

众人的目光投向太子,太子转而请萧靖远,萧靖远又请虞南风。

虞老头也不推辞,拱手行礼后便走上前,拿起竹筒摇晃,抽出一签。

扫过签面后,他看向两人,高声道:

“端午。”

以节令为题的诗词本不算难,每年都有无数作品涌现。

可正因为题材太过常见,想要从中脱颖而出,反倒格外困难。

大殿内鸦雀无声,百官屏住呼吸,生怕惊扰了两人。

每个文人作诗都有自己的习惯,自从第一场诗文比试败给苏合后,百官便查明清楚,这闭眼便是苏合的习惯。

听说他在楚国求学之时,闭眼既作诗,睁眼既诗成,倒是传的神乎其技。

不过此时倒也没人打扰....

就在这极致的安静中,一阵突兀的脚步声格外清晰。

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王平径直走向桌案,拿起笔便写。

百官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:从虞南风宣布题目,到王平走向桌案,不过短短几十息的时间,

他竟然又想好了诗词?是不是有些惊世骇俗了。

就算他在诗词一道天赋异禀,也不该连思考的时间都不需要吧!

知道你的明白你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,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文曲星下凡了。

真能这么快吗?

百官瞠目结舌,就连草原使团之中有些使臣都被惊的合不拢嘴。

二唯有王平自己清楚,闭眼片刻并非思考,而是在向前世的先贤告罪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